淮北郭念华政委观看石榴村农业用具展览 (董新有摄影).
淮北讯 郭念华、冯少林报道:2014年6月11日至12日,“中国梦强军梦”军民文化融合研讨会暨第二届长征文艺奖颁奖仪式,在安徽省淮北军分区举行。研讨会由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王俊山将军主持,解放军报总编辑谭健将军到会并讲话,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周明贵将军;安徽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宋海航将军;安徽省军区孙进、总政艺术局姜秀生局长等领导到会。中央党校中国改革论坛常务理事齐明、《十五的月亮》作者石祥、广州军区创作室主任唐栋、总后创作室主任周大新、沈阳军区某部政委柴祥群、河南周口市作协副主席宋志军等24名获奖代表,到会领奖。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陈玉先等16位特邀代表参加了言讨会。淮北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肖超英、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晓武、淮北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程小云、政委郭念华等军地领导也分别作了发言。研讨会是由解放军报社、淮北军区、淮北市委联合召开的,旨在弘扬淮北地区以淮海战役前旧址指为中心的红色旅游文化,研讨资源枯竭城市文化和经济军民溶合发展问题。
军民溶合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军地文化融合的特点规律,高扬红色文化旗帜、挖掘红色地域资源、熔铸红色基因传承、打造红色城市名片,为践行强军目标、建设“精致淮北”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一、着眼发掘红色资源,把先进军事文化引领的旗帜树起来
淮北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红色资源丰富。充分挖掘和弘扬先进军事文化,以优良传统为城市文化注入特色养分,是我市军地各级党委领导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一是坚持旗帜引领,秉持红色历史的血脉传承。淮北大地的红色文化积淀,是中国革命与战争历史长卷的经典缩影。小李家庄、文昌宫、双堆集……处处留存着舍身卫国的豪情壮举,传唱着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贯穿着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忠诚信仰。追逐“中国梦强军梦”的新时期新阶段,自觉以文化融合为载体,大力挖掘红色资源,感悟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对牺牲奉献的崇尚,汲取厚重绵长的红色文化精髓,秉持赖以生存的红色血脉传承,是时代召唤,更是我们的使命所系。二是坚持价值导向,用红色精神锤炼决战决胜之气。淮海战役所形成的“统筹全局、协同作战,不畏强敌、以弱胜强,依靠人民、团结拼搏,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淮海决战精神,是我党我军革命战争史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淮北人民为之骄傲的文化财富,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竭源泉。军地各级坚持用淮海精神锤炼斗志,持续19年坚持不懈的创城跋涉,创造奇迹的石头山植树造林、实现资源枯竭倒逼下的转型发展、濉溪县人武部党委班子汇报演示“首发命中、发发命中”,淮海精神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得到传承,由此而催生出“献身使命、勇挑重担,苦练硬功、矢志打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新淮海精神,铸转型发展的文化魂魄,鼓开拓创新的催征号角。三是坚持传统激励,用红色基因凝聚军民融合之力。淮海战役我军以60万比80万战胜国民党军,创造世界战争史奇迹;支前民工与参战官兵比例为9:1,奠定人民战争理论的雄厚基础。为此,陈毅元帅指出:“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毛泽东主席则从战争规律上作出精辟概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淮北革命斗争的光辉实践,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创建作出了不朽贡献,也成为人民战争理论的重要基石,更为新时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启迪。实践让我们更深刻地认清,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将更严峻、更复杂,以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推进军民文化融合,深刻诠释人民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构建新时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聚焦践行强军目标,把拥军强军具体实践的标杆立起来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期以来,淮海战役形成的军爱民、民拥军优良传统,始终成为我市构建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精神文化旗帜。军地双方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构建实践目标,形成同步发展良好局面。构建红色文化长廊,打造“美好乡村”靓丽名片。围绕贯彻“精致淮北”发展战略,军地协力筹划,将抢救、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纳入“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确立了建设“红色文化名村、国防教育基地、特色美好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总体布局。2013年投资3000万元对双堆集烈士陵园进行扩容修缮,投入4800万元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小李家庄美好乡村,构建文昌宫、小李家庄、双堆集三点一线的淮北红色文化长廊。构建现代指挥平台,打造“网络体系”信息中心。淮北地处中原腹地,是战时北方军团进浙入闽的战略通道,防卫作战、保桥护路、空勤警戒任务繁重。近年来,我市下大力狠抓现代指挥平台升级配套,先后完成军分区指挥中心、人防基本指挥所、相山区人武部指挥中心建设。力争在大规模作战能力如期形成之年,全面实现军事机关与地方党委政府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指挥一体。优化战斗力生成模式,打造“三位一体”训演基地。针对军分区部队教育、训练、保障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实际,市委议军会组织收看《甲午,甲午》《金门战役反思录》和实际调研,感悟战争规律和历史警示,形成战斗力建设刻不容缓的共识,决定按照“军地共建、基地共用、一年规划、三年建成”原则,整合市国防动员训练基地、县(区)国防教育基地和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三位一体”建设,2015年完成投入使用。倾情排忧解难,打造“双拥共建”文明奇葩。市委出台《创建国家和省级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军分区积极以联建文明、富民、平安、生态、应急“五大工程”为平台,推出五个一百实体;创建德育基地、文明街道、和谐社区、文化新村、科技夜校等各十个样板。地方党委政府持续推出打造双拥示范街、表彰好军嫂、组织退伍军人招聘会等拥军举措;展开“慰烈工程”,今年上半年迁移烈士遗骸4800具。
三、突出弘扬支前传统,把军民团结共铸长城的热情激起来
发动群众、依靠人民,是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因素。我市各级坚持不懈地挖掘和弘扬伟大的淮海战役支前精神,探索拥军支前新模式,奏响爱国拥军主旋律。弘扬传统,用尚武文化催生。淮北是历史上著名的“两战”故地。中国封建史上第一场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和结束封建王朝统治的淮海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是中原腹地的百将名城。从春秋战国以来的蹇叔、桓范、刘伶、傅友德,到革命战争英雄黄克秀、华玉杰等,名垂青史的战将功臣数以百计。和平建设时期,8万多优秀淮北儿女踊跃参军、建功国防,建设化家山大型国防园,命名17个国防教育基地。崇军情结、血性魂魄嵌入城市的精神血脉,先后涌现岗位练兵先进集体濉溪县人武部党委、“爱军精武标兵”雷明宇、全军“百名好班长”于海洋、全国道德模范李海峰等典型。凝聚合力,以双拥文化引领。一批文化精品拓展双拥窗口。整合军地文化资源,连续打造《大哥》《大姐》《大嫂》《血战小朱庄》《砺剑相山》等文化精品,让人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砥砺精神、锤炼品质、陶冶情操。市文联组织千余人次书画家“进军营送文化”,市双拥办编辑出版《淮北双拥风采》系列丛书等,成为军民情注双拥、心系国防的情感纽带和文化桥梁。一艘英雄战舰缔结双拥纽带。1994年4月东海舰队“淮北舰”列编后,我们倾力打造激发军民荣誉感、使命感的情感纽带,每年八一、海军节和“淮北舰”命名日,组织双向互动,学习装备常识,共享发展成果。“忆传统话国防”等媒体专栏,成为国防教育硬招牌;“双拥特色街”、百座双拥宣传牌、送挂“光荣军属”匾,成为拥军优属风景带。涌现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淮北矿业集团、“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杨石磊。淮北籍官兵立功受奖人数逐年攀升,2013年达187人。一组文化轻骑唱响双拥红歌。着眼传统品牌与现代载体相衔接、政府组织与民间自发相呼应、常态营造与随机展示相融合,文艺轻骑走街串村,红歌成为淮北思想文化培育的主旋律。相山区民兵威风锣鼓队竭力传承淮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杜集区民兵舆情分队网上开辟红色文化新阵地,海宫社区老红军合唱团以红色歌曲演绎苦难辉煌,市文化研究会军事文化沙龙热忱为强大国防建言献策,成为战斗精神培育的嘹亮号角。淮北师范大学“红歌润相城、军民固国防”广场晚会,万名观众参与“爱国防铸长城”签名,爱国拥军情涌相城。深度融合,向行业文化渗透。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精髓的先进军事文化,包容着“精忠报国”爱国情怀、“恤士爱兵”治军理念等民族军事文化积淀。融入企业文化的特色元素。开展军事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养。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所属65个矿区,均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大唐淮北发电厂组织“千名职工进军营”接受军训,被表彰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融入校园文化的德育培基。在内容上纳入、实践中培塑,激发学生尚武情结和国防情怀。淮北师范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看革命影片、讲战斗故事”成为德育规范。驻淮部队每年选派160名教官,帮助68所中小学军训2.3万余人,去年全市大学生参军入伍率达21%。融入政务文化的作风锤炼。先后邀请金一南、王卫星、尹卓、罗援、李莉等10多位军事专家,客座“淮北科学大讲堂”。市委党校把军事知识纳入培训内容,工会主席廖锋被聘为国家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江淮—2009”等重大军事演练,均成立军地联合指挥部,市直机关人员全程参加。淮北市3次蝉联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4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四、紧贴应对时代召唤,把推进军地互利双赢的平台搭起来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时代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有效促进军民融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目标一致、兼容互补的特点,我们坚持把原则性的目标具体化、要求性的职责刚性化,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的意见》《淮北市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2个文件,规范了工作运行秩序。今年市委议军会深入分析军民融合发展形势任务,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增强指导性、操作性和时代性。二是编实建强应急力量。按照“双应一体”要求,突出应急力量建设,落实成建制、成系统编组,严格按照综合应急营(连)编制序列,县、区重点编组应急营,营重点编建快反连,镇、办重点编快反排;加强与人防、交通等部门的统筹协调,同步整组、同场点验,杜绝“一兵多编、交叉编组”现象;依托行业优势,探索“创新资源共享联建,规范民兵整组训练”路子,提高应急力量编建质量。 三是方案预案配套齐全。按照形成和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要求,完善基本作战方案,立足防卫作战、动员支前等任务,细化分解指标,合理配置资源,并拟制《战时政治工作预案》等6个配套方案;结合辖区自然特点和产业分布等实际,修订完善防汛抢险、应急维稳、山林灭火、防化救援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4类非战争军事行动预案,并拟制12项《应急行动政治工作预案》,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四是深化党管武装建设。市委印发《关于积极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管武装工作的若干意见》,健全完善基层武装工作委员会,落实党委议军、双向兼职等党管武装各项制度,34个镇(办)武装部长全部参加同级党(工)委,民兵营教导员、连指导员全部由基层党支部书记兼任,基层民兵党组织编建到营连,并规范平时建设与遂行任务的领导和管理,确保“支部建在连上”根本原则在民兵队伍中落地生根。
(作者郭念华为安徽省淮北军分区政委,冯少林为淮北市旅游局长)
(编辑 刘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