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非遗传承要绷紧“品牌”这根弦

  核心提示: 苏 锐这几年,以往鲜被关注的非遗项目,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大众视线。从亮相文博展会到非遗进校园,再到各地此起彼落的非遗微视频大赛,借助新的传承理念与传播媒介,非遗如今确实“火”了起来。然而,近两年,围绕...

    苏  锐

    这几年,以往鲜被关注的非遗项目,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大众视线。从亮相文博展会到非遗进校园,再到各地此起彼落的非遗微视频大赛,借助新的传承理念与传播媒介,非遗如今确实“火”了起来。

    然而,近两年,围绕“谁是真正的传承人”等焦点话题,有关非遗项目的纠纷屡见报端。这些纠纷的源头表面上看是利益之争、名誉之争,而细究起来,其实多与一些非遗项目的品牌意识不强相关。

    非遗是一个地方千百年来发展形成的宝贵遗产。有的项目发展较好,打造出了“老字号”。也有些项目,因为历史较长,长期以来缺乏注册商标等意识,品牌问题成了外人看不透的糊涂账。

    笔者在华北某地调研时,曾遇到类似情况。当地的糕点制作技艺非常出名,据说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中期,因为坚持手工制作,在市场上常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但近年来,外地游客到当地购买糕点时,多会发现满大街的店铺都卖这种糕点,且都宣称是正品。当地知情人士说,手工制作的产量不会有这么大,市场上有很多“李鬼”,只有当地人知道去哪家买。

    当地人有分辨真假的能力,外地游客却没有。外地游客希望通过“品牌”这杆大旗找到地道的非遗,却因为地道的非遗“品牌意识不强”而陷入雾里看花的境地。

    非遗传承务必要绷紧“品牌”这根弦。早些年,因为地域条件的限制等因素,某个非遗项目的受众多局限在本地,人们口口相传,品牌似乎没那么重要。但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走向市场的非遗产品要先由品牌引路。

    笔者认为,推动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有助于强化他们保护项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好地为项目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同时,非遗传承打出品牌,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与扶持,帮助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熟悉市场经济规则;要通过系统地调研论证,进一步明晰项目的传承脉络;要净化当地市场环境,对冒用非遗名号的企业或商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编辑 王霞)

 来源:中国文化报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