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散文 >> 内容

马金星散文:吃着甘蔗上楼梯的中国梦(原创)

  核心提示: 马金星 一下笔中国梦,就注定成了千万不要忘记“家是千万个国,国是千万个家”的大气候。 “三更灯火五更鸡”举凡工作和生活在祖国首都的我,“服务人民,书写时代”的文学脚步正向著作等身的书斋徜徉,...


马金星

    

    一下笔中国梦,就注定成了千万不要忘记“家是千万个国,国是千万个家”的大气候。

    “三更灯火五更鸡”举凡工作和生活在祖国首都的我,“服务人民,书写时代”的文学脚步正向著作等身的书斋徜徉,这里的京城,却洋溢着灵魂生活的复兴气息。回首我注册报到的当年,初中是在距京千里之外的鲁辖东昌府。地址在聊城市的中心区域,主干道东昌(路)和柳园(路)的“十”字路口附近,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简称聊城三中)。是省重点+省规范化的学校,是全国文化历史名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名城中的名校区”。写作使人忘情,亦忘我;在与古老的北京共度上天人地,休戚与共的时候,我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万物之灵”,感觉在滋兰树蕙,红墙深院之内的眼前日子,燕赵男儿的所谓好光阴在燕赵之地如电光石火,转瞬即逝。

    “美人含怒夺灯去”读写编着扬名天下的《小说选刊》杂志,恐怕是我今生不变的执著,无论天多荒地多老。想必是自己因供职在著名的“朝阳10号楼”的缘故,热衷于文字精灵,那一篇一篇地用岁月和血汗在姓名上著作——“读写编”,除此“风马牛不相及”的三字外,我一般都是冷吹慢打,老是不给力。本来嘛,我今生的“最爱”恐怕是来自马氏家族,诗礼缵缨之家的“闲情逸致”吧。根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马寨村人有句煽情似的撩拨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指耗子)生儿会打洞。说的就是这个从书生意气到两鬓斑白的“发芽”俗论。而我风景线的嗜好又拖儿带女,可热闹了。我们男女老少一家子都有开花放香的中国梦。 

    “问郎知是几更天”我们为了编辑好这份中国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性并拥有天下最多读者的月刊。更好地接力当年茅盾先生倡导创办,并题写刊名“披沙拣金,功归无名英雄;名标金榜,尽是后起之秀”的“选刊”不懈努力而读写,戏说我是国字牌号,循规蹈矩的“吃生铁拉笊篱”,为人做嫁衣裳的“肚里编”。 

    “聊城如何面天下”我打小痴迷于听故事,只要“博士后”(雅号)母亲一坐下我就“一盏风灯亮马寨”地请她登“莲台”讲一个。哈,在孩儿我心里,母亲讲的故事流光溢彩,张口就来。春去秋来,我小小年纪的生平日子总是跟着那些我渴羡的、母亲讲的故事里的神仙打转转,有时好奇地笑,有时关注地叹息。终于有一天,我突然惊觉,自己已是她最忠实的听众了。由于母亲恤老抚幼的事太多,对背着书包的我越来越春风不度玉门关。山不转水在转啦。承母亲的美意,从授我一鱼到完全彻底地支招授我一渔:书才是不会说话的老师。 

    “皇天不负有心人”于是不太识字的我,就开始冬天不知寒冷夏天不知炎热地看画册(小人书)。曾利用自己当班长的便利条件“号召”张三李四给我交画册。我跟生活有点脱节的童年夜晚,大多都在煤油灯下如饥似渴的度过;让“画册”带我去另一个欣喜若狂的世界。正如那个年代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唱的“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顾城也曾在《一代人》里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那时的马寨村里还没有通上电,仍用昏黄的煤油灯照明,我坐在土炕上,打开课本不忍割爱,为之挑灯夜战,直到红日东升的天明才合上“罢休。” 

    “破晓之处是红霞”到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作文时,我已囫囵吞枣的读完《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在乡下邻村的前吴小学里,我就考入了省重点+省规范化的学校。“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我在那所能读到世界各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图书馆里,如鱼得水,天马行空;文学的美,终其一生,将是我追求的目标啦。1986年,我投稿到《.语文报》社的处女作“小小不言”发表了,后《中学生作文选刊》转载,成为鲁西名校的开校第一篇。校领导和老师们高兴地说我字字珍贵,执笔出发的乐趣“马到成功”了,连开三瓶国酒茅台(意喻连升三级)祝贺我擅长而努力的书写:——振缨今朝,更上一层楼。

    “我的未来不是梦”其实,天长地久的20多年来,举家进京;从风华正茂马蹄疾腾那到扶老携幼的不惑之年。“我在行文落墨,持笔终生的写作年轮里,未来不仅有“山下旌旗在望”的‘梦’(女儿马晓梦)”,〔还有“若言琴上有琴声”的‘琴’(儿子马维琴)在“山头鼓角相闻”〕。女儿,为圆自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作家梦”去读写,有模有样地连续发表了《“善变”的良师益友》《调皮大王》和《“明星”爸爸》等6篇闻着书香的习作,成为红旗小学校字里行间,与文化结缘的小“作家”。总而言之,女儿开始辉煌的写作生涯比我提前了12年。 

    “师作舟楫徒行船”想当年的巴尔扎克,面对拿破仑的雕像曾表示,“彼以剑锋所未竟之业,我将以笔锋竟其业。”传说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是“明珠射身而孕,彩鸟入怀而生”的美人。我的天使女儿临降生的那天晚上,我在当时的北京大学里“置酒高会,扶鸾作戏”曾“京华春梦”铁凝登门赠著作,于是我的天性追梦筑梦圆梦。便给我“家有儿女”的宝贝女儿冠芳名“晓梦”,寄希望她总想大有作为的未来,呼朋引类,吟诗论文。天天成长快成为一名“欲与铁凝试比高”的文坛风云人物。

    “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记得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孩子秀兰•邓波儿曾说过:“我匆匆度过了婴儿时期,就开始工作了。”这句话对我“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的女儿来说也同样能“对号入座”。我前些年“妄加推测”让女儿“抓周”的那天上午,在我这长辈的注视下,她居然抓着美女作家的《铁凝文集》惊奇地看着我,就是舍不得撒手哦,送她到“誉昌幼儿园”没一学期的时间,她就“先下手为强”地屏神静气,在我们编辑出版的《小说选刊》杂志上“开疆拓土”无休无止的逗人场景;甚至信手涂鸭炫耀她所认识的神马“仨瓜俩枣”,至今仍是我心目中最意想不到的惊喜。那时邻居家的千金竟然哭叫连天地不愿去上学,天可怜见。可谓“巾帼”小时候不成器也!连周末都缠着她妈妈要去学校的“这步天地”。 

    “世界凌空飞骏马”每年“《小说选刊》,环球采风”返京的时候,国际航空的飞机上,我那出国异域的拉杆箱里,都有我行云走马,雷打不动的两样最爱带进国门:送给“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儿女,书籍+葡萄干。万事不可免强。豆蔻年华的她独自一人“精神贵族”地拿着笔,开始伏案而作,连篇累牍越来越痴迷,甚至向我认真地宣言,再动笔著作《马晓梦作文选》。我扼腕她小小的年纪,过早开始自己流利起来的下笔耗蚀了娇嫩的健康生命,就一直怀着疼爱之心用摇头摆手亮“红灯”去搅局。不给女儿表达真我,与生俱来的才华,开“磨”文字的放行“绿灯”。在我吹灯拔腊的脸色眼界下,原来她也是天生反骨、为人阳光出身——这是我从童年中走过的女儿,这名俨然成为聊城第八中学的初中生,所以在铺开了稿纸,写作的天地里踽踽前行,乐此不疲地写来头头是道。这路上虽然是“千淘万漉虽辛苦”,但毕竟“吹尽狂沙始得金”。让我们护佑着聚精会神的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蓬头稚子眼明亮”就读一年级的小儿子,在家爬高上低,浑身都是磕碰的伤疤;“闲情逸致”似乎有点太兮兮地阳光,楼上楼下乐此不疲的片刻不安静。有时,我“心悬两地”一身轻松的车子一停在楼下,他从老远就“情感低温”地朝朋辈交往们叫喊“不跟你玩啦,我爸爸回来啦”总爱分秒必争地飞跑过来,要围着血肉身躯的我连蹦带跳,乐意于绕圈子转粉丝,他那动情反响的神气儿惹得我飘飘欲仙。觉得这么满脸稚气的“小萝卜头”异常可爱,便搭讪着同他“无间”零距离的说话。他毫不 “怯场”,边吃我捎来的葡萄干边心中充满了“自豪感”。我问他的话。有问必答,看他刚刚玩得小脸通红的样子,那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腾腾劲头。     

     “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不分青红皂白地向他“挑战”《唐诗三百首》他出于对“我”的崇拜和好奇并不推辞,即兴张开小嘴铜铃起(唐)李白的名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一刻我定睛敛神,兴高采烈地惊叹绘声绘色“释放”的80首,我听得津津有味。传古有“过目成诵”的凤毛,但不料,我感动今家有“过耳成诵”的麟角。望着精气神儿达到了纯真的“阳光少年”,“成人”我总是久违的捧场者,竟一时心动无语,想说什么呢?——我脸上又是这个问号了。却“一片冰心在玉壶”,很久,才为之灿然而笑道: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那么,就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快事“唱赞歌”啦!  

    “小荷才露尖尖角”再说女儿仰望美好的笔锋比我这个整天摆弄文字的爸爸还要尖锐,这时我倒想起形容“小字辈儿”的字眼儿:中国梦是“博雅塔前去博雅”的北京大学。窗外是繁华和喧嚣,窗内是安舒和寂静。在我屋檐之下的面前,面对纷纷林立的“龙驹凤雏”,以及他们各自作业本上的“红旗”飘飘、“五星”闪烁。我感到灵动飞扬的眼睛都睁亮了,哦,我在金阶玉堂突发“笔墨”奇想:我的“当务之急”是否该“龙车凤辇”拿出“新松恨不高千尺”的热情,帮助支持养眼养心的儿女们?在我曾经眼球天天的抚摸里,童心未泯的“凤毛麟角”。我今天于兹对“门庭”儿女们价值取向的读写,静思默念,开始理解并已经满怀期待了。我期待深情为笔,挚爱为墨的下一代,能打开心门讴歌出更精美的华章。原因是潜力至今似乎还无限哦!言而总之一句话:曾经“未名湖畔‘星’未名”的我,在儿女“诗酒趁年华”的吟唱岁月里,天天浸淫于此“用生花的妙笔,绘锦绣的前程”的文字耀世界,“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阶阶)甜”的中国梦啊。

    中国梦的家庭,是可鉴的;定能“说尽心中无限事”。 

(作者系《小说选刊》事业发展部副主任)


                                                                

                                                                     (编辑 侯方杰)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相关文章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