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已成山东传统
本网综合消息 2011年,作为公务员的老路(化名)从工作了一辈子的单位退休了。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老路在单位并没有任何“官职”,也没有特别的补贴,不过如今的他,已经是一个身家千万的“隐形富豪”。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十年前,老路很有慧眼的一笔投资。
“也算是机缘巧合吧,当时通过朋友的关系,认识了画家史国良。”据老路回忆,当时史国良在国内的名气不算太大:“相当于现在不是很有名的中青年画家。”但是老路却觉得史国良的画作很不错,于是想买几张收藏。 “我记得很清楚,2001年史国良的画是每平尺2000块钱。”当时老路的妻子在股市上赚了一些钱,老路劝说妻子清仓变现,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总共凑了约30万元。“我当时还跟史国良说,你的画市面上是2000元一平尺,我给你3000元一平尺,但是你得给我画的精致一些,我要精品。” 最终,老路买了几十张史国良的作品。 去年退休之后,老路将这几十张画通过拍卖行、画廊以及艺术机构进行变现,最终收益惊人:“具体不跟你说多少钱了,但是肯定过千万了。”而据记者了解,如今史国良的作品,市价在18万元一平尺左右,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计算,10年的时间里,老路收藏的作品涨了60倍,应该收入在1800万元左右。 “老路收藏的那些作品我见过,不止这个价格。”东大成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友表示:“老路收的史国良的作品都是精品,不管是艺术机构还是画廊拍卖会,报价肯定会超过18万一平尺的市价了。”
在艺术品投资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王振友,对于老路这样的案例并不觉得惊讶:“像老路这样一夜暴富的故事,在收藏圈数不胜数,这么说吧,只要买到的不是赝品,投资者又能够耐心持有的,基本不会出现赔钱的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山东地区能够拿出市值一两个亿藏品的藏家,至少在百人以上。 投资中青年画家,并以此获利在山东已经形成“传统”。
展会已成画作交易聚集地
据中国文博网、华夏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中国艺术投资网等数十家专业网站播报,11月14日至16日将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2014中国(山东)国际画廊艺术博览会。届时,政府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将一同到会参观,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品牌画廊、文化名人、代理艺术家、知名拍卖行等均会应邀出席,各界媒体全程报道,共同迎来首届山东画廊文化盛会。
纵观山东省内众多的画廊及艺术品经营机构,是全国画廊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青岛、潍坊、淄博等城市已逐步成为画廊产业主要聚集地。目前全济南市共有品牌画廊近百家。从山东省评选出的十大画廊中看,济南画廊2011年就已占据7席,充分体现出济南画廊业的雄厚实力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通过近十年来对山东书画投资市场的分析,王振友认为:“利润的‘大头儿’是被有耐心有胆量的人赚走了,画廊从中赚的只是小钱,赔钱的大部分是买了赝品的。”佳作云集、真品交易,可以说展会极大地维护了画廊交易市场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也不难推测出济南市政府对于此届国际画廊博览会支持推动的决心和力度。相信收藏家、专业买家或是收藏观望者可以耐心静候、大胆一搏了。
“大手笔”收藏已成山东特色
据王振友介绍,如今山东艺术品交易市场每年的交易份额,大约占全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书画投资是山东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一大主力。 “像老路这样有前瞻性的书画投资者在山东有很多。”王振友告诉记者,据他的观察和统计发现,如今山东地区能够拿出上亿元艺术品的收藏家至少有100多位。“像史国良、范扬、张志民,在2001年的时候,他们的名气都不是很大,只能算是二线的中青年艺术家,当时他们的作品都在每平尺1000到2000元左右,张志民的我记得更低,只有400块钱吧。”但是就是这批所谓的“二线中青年艺术家”,如今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每平尺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 “这也是为什么山东地区能够有一百多位‘亿元’藏家的原因。”据王振友回忆,在2001年前后,山东地区曾出现过一波书画收藏热,“很多人都在买画,而且不是买一两幅,一买就是几十幅甚至上百幅。” 如今十年过去了,当初投资这些书画的人,基本上都发了大财:“其实老路成功的原因我觉得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他的眼力,他对于史国良的作品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对未来书画市场的走势有一个理性的分析;第二就是他的胆量,能够一次性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几十幅史国良的作品;第三就是有耐心,能够长期持有这些作品,等了十年,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很多人投资了书画之后,在持有一两年之后就变现的行为,王振友觉得很可惜:“这么做跟画廊有什么区别?只能是赚点小钱。这就好比种树,你今天栽下一棵树,指望它一年之后就能够做房梁?这怎么可能?”
(编辑 吕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