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艺苑百家 >> 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鸦文化节”在京启动

  核心提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鸦文化节”在京启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鸦文化节”在京启动

 

(记者 初科汝)26,中国(国际)乌鸦文化节启动仪式在北京港澳中心举行。国务院参事、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任玉岭;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华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民族文学》杂志社主任赵晏彪先生;匈牙利驻华大使库绍伊,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公使级)参赞奥古斯丁·约希沸斯库等国内外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启动仪式上,知名学者、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执行副会长、乌鸦文化节和乌鸦文化观的提出者于今先生首先致辞。他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的加快,我国的文化形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他强调,乌鸦文化是中国的原始文化,即体现了古老民族与其它生灵相敬互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也体现了善待自然、宽厚仁德、知恩图报的民族传统。乌鸦图腾属于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他还就乌鸦文化节、乌鸦文化观的图腾逐一作了介绍;打造中国(国际)乌鸦文化节,是真正意义上一次民族民俗文化创新之举,它将植根历史文化,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同时也紧跟世界潮流,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曹保明,赵晏彪也相继发言,他们一致认为人们对乌鸦的印象是有区别的,满族将乌鸦奉作“神鸟”,并有文字记载。而认为乌鸦不祥只是一种传统观念,这主要是因为乌鸦的颜色和叫声招致人们的厌恶。有人说看到乌鸦遭遇霉运,这样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曹保明还说,他们可以借此文化节可以进一步就乌鸦文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任玉岭指出,民族民俗文化是沟通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信仰最好的内容和渠道,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正确把握国际文化脉搏,积极扬弃,以民族多元文化为桥梁和纽带,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相互了解,为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友谊发挥重要作用。他坚信,在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随着中共十八大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和推进,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必将日益浓厚,中华文化所蕴藏的强盛生命力也定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乌鸦有五德:反哺、长生、多智、警示、无二过。乌鸦忠于爱情,十分专一,雌雄一对相伴终生,最长寿的能活到庆祝它们的珍珠婚(30年)。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乌鸦的反哺、长生对我们宏扬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加强道德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寓义,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时刻关注健康,注意养生,关注生命;乌鸦警示作用对当今社会报喜不报忧,大力提倡反腐,并须时刻警醒具有重要影射价值;乌鸦多智,对国家当今提出大力发展智库产业,智库专家乃战略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乌鸦文化还可以通过软实力带动硬实力,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如设计以乌鸦为主题的影视剧、歌曲、动漫、礼品、美食、旅游目的地、游乐园等,推动影视、文化、娱乐等产业发展。最后形成新型的节日和开始流行一种对动物文化的崇拜,乌鸦文化的活动推广能够通过民俗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发展,打造国际化民俗文化交流平台。

乌鸦文化体现了中国民族民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是沟通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信仰最好的内容和渠道。2012119日(腊月二十六日),在于今教授的倡仪下,将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六日专为乌鸦设置“国际乌鸦节”。于今教授建议,中国民间讲究在这一天“反哺”感恩: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回报知遇之恩、涌泉之恩、滴水之恩;讲究在这一天门窗上贴挂乌鸦反哺剪纸年画;夫妻、爱人、有情人在这一天互表衷情。“乌鸦”谐音“无压”、“无涯”,有新年无压力的寓意。

经过一年筹备及蕴酿,打造国际乌鸦文化节正式启动。本次启动仪式发布了国际乌鸦文化节的LOGO、吉祥物。成立了“中国(国际)乌鸦节”组委会,确立了乌鸦节的活动内容,如举办中国乌鸦节民俗雅集、中国乌鸦学术论坛、中国(国际)乌鸦动漫节、国际乌鸦狂欢日(无压日、无涯日)、国际乌鸦文化旅游节等。

据悉,此活动旨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实现民族创新,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 杨超)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