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周巍峙逝世撰写的挽联:厚德大义仁和一世无愧天地 音乐文章艺哲百年独著春秋
本网讯(记者 文心 欧阳夏丹)我国著名音乐家,文艺理论家,文化部原党组书记、代部长,中国文联第六、七届主席,中国文联第八、九届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12日凌晨4时34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8岁。
得知周巍峙同志逝世的消息后,中央领导以发唁电、送花圈、前往家中吊唁等方式对其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夏潮、李前光,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罗成琰,中国文联老领导高占祥、李树文、胡振民、高运甲、赵志宏、李准、甘英烈、李牧、胡珍、仲呈祥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主席丹增、冯远、冯骥才、边发吉、刘大为、刘兰芳、李雪健、李维康、杨承志、陈晓光、周涛、迪丽娜尔·阿布都拉、赵化勇、段成桂、徐沛东、奚美娟、彭丽媛、覃志刚、裴艳玲、尚长荣、赵汝蘅、姜昆、赵季平、王瑶、张海等,以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区市文联,各产(行)业文联和相关单位,还有许多老艺术家、老同志纷纷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根据周巍峙同志遗愿和夫人王昆意见,当日,周巍峙同志治丧办公室发出讣告:只发讣告、生平,在家中设灵堂,不举行遗体送别仪式。
9月12日上午,周巍峙同志的家中搭设了简朴的灵堂,清雅而肃穆。周巍峙同志遗像前面的桌子上摆满鲜花。周巍峙同志生前主编的一套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的丛书陈列在灵堂中,煌煌巨册显示着他对文艺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孙家正12日下午来到周巍峙同志家中吊唁,对周老的辞世表示沉痛哀悼,嘱咐周老夫人王昆节哀并保重身体。孙家正深情回忆了与周老相识相知的动人情景,高度评价周老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称赞周老为全国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做人为艺的光辉典范。
赵实和李屹、左中一12日上午来到了周巍峙同志的家中表达沉痛哀悼,并看望慰问其亲属。赵实首先代表中国文联敬献上花篮和挽联。挽联上书:“厚德大义仁和一世无愧天地,音乐文章艺哲百年独著春秋。”周巍峙同志夫人王昆表达了感谢并深情地回忆说:“周巍峙一辈子都喜欢到群众中去,感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心声,从生活深处捕捉艺术的浪花。”王昆说:“周巍峙一直努力在做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的工作。他曾说:‘中国民族民间文艺中的瑰宝如果没人抢救、不及时抢救恐怕就来不及了。’”
赵实说,周老是我们大家和全国文艺工作者深深爱戴敬佩的老艺术家、老领导,几十年来,周老不顾耄耋高龄,以中国文联工作和党的文艺事业的发展为己任,不辞辛劳,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筹办了一系列的文化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并亲赴各地参加了大量社会文化活动,为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联如何更好地发挥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广泛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促进当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他积极倡导并率先垂范,带领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开展各类学术研究,热心支持或积极参与文联的各类活动,推动中国文联工作呈现新面貌、迈上新台阶。周老对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的贡献彪炳史册,周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赵实说:“周老总喜欢东奔西走,即便在他已过90高龄的时候,依然坚持到民间采风,而且每次都深入到最基层,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的。”赵实表示,周老对文化建设、文艺工作、文联发展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老的革命精神,他对文艺事业的那份真诚和执著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12日上午,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原党组书记胡振民也来到周巍峙同志的家中,送别周老。他说:“我跟周老正好相差30岁,是忘年之交。周老一直特别支持我的工作,给了我很多帮助。周老曾赠书法‘上善若水’启发我要淡泊名利,要多作贡献,服务艺术家。”说到动情处,胡振民赋诗一首:“自古仁人寿,公辞米近茶。而今乘鹤去,德艺耀中华!”
听闻周巍峙同志逝世消息后,文艺家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悼念之情,或送花圈挽联,或诗词寄托哀思,或回忆当年往事,写下纪念文章。中国音协顾问、著名音乐家孙慎,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傅庚辰等都将其纪念文章交与本报。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段成桂也发来他所赋词作,一首《长相思·送别周巍峙主席》寄托了文艺界无数人的怀念追思:“送周君,送周君,泪作飞花梦作尘,秋风一片心。思周君,思周君,明月无私照净身,长思万里人。”
周巍峙同志原名周良骥,生于1916年6月13日,江苏东台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他作曲的《上起刺刀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成为抗日救亡和抗美援朝的强音,曾鼓舞激励了无数中国军民抗敌的坚强斗志,而经他谱曲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则抒发了人们对周恩来总理的热爱,他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音乐家,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投身新中国文艺事业建设,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化院团的建设呕心沥血,为艺术院团走上正规化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他是优秀的艺术教育、文化管理工作者和文艺评论家、学者、出版家。新时期,他对文艺界的拨乱反正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文化工作在社会转型期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心血与汗水。改革开放以来,他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主持完成了被誉为“中国文化万里长城”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普查、编撰、出版工作,直到逝世前,他仍担任着《中国节日志》和《中国史诗》百卷工程的总主编,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保护和弘扬中国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鞠躬尽瘁,殚精竭虑。
(编辑 吕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