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网讯(记者 王春梅)8月21日,位于中巴边界的红其拉甫边防口岸哨所内传出阵阵悠扬的乐声、高亢的歌声、欢快的笑声……这个平时人迹罕至、坐落于海拔近50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的小哨所,比过年还热闹。当天,已经好多年没有看过文艺演出的边防哨兵们享受到了一场他们形容为“甘霖”的文化大餐。
给他们带来“甘霖”的是由北京市文联组织的首都文艺家赴新疆文化交流演出慰问团一行。
渴望优秀的文化和精彩的文艺演出的,远不止常年守卫国门的哨兵们。在驻和田某武警部队的书画笔会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兵团十四师书协副主席关荣幸。前一天在十四师举行的演出和笔会上,关荣幸就曾和北京的艺术家进行过交流。关荣幸告诉记者,算上这次他已经跟着北京的艺术家们跑了3个地方了,为的就是能再多看一次演出,多向书画家们“偷师”。而去年,北京市文联组织这一活动时,他也跟着跑了两个地方。跟他一样的,还有一位姓吴的战士,也跟着看了3场书画笔会。喜欢画画的小吴自己有时间也会挥毫泼墨一番,但全是自学,这次见到这么多书画家,他自然不会放过请教的机会,跟了3场下来,他已经从北京来的画家张建豹那里得到了不少指点。而在演出现场——无论是北京市的对口援疆地区和田,还是喀什地区和塔什库尔干县,都能从各族观众如雷的掌声中体会到他们对此次文化交流活动的热情。
“北京对口支援和田之后,两地的文化交流开始多起来,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文联送来了高质量的演出以及书画交流,大家都很欢迎,要多搞这种活动。”在和田工作了23年的十四师办公室副主任顾登年如是说。
在和田市文化馆工作的阿皮孜大叔告诉记者,北京来的援建人员帮助他们修房子、盖医院、搞教育,现在演员们又远道而来给他们演节目,他很开心,因为在当地很少看到这么好、这么多艺术种类的演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田北京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从电影和电视里学了很多歌曲的阿皮孜大叔还对记者唱起了他根据歌曲《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改编的歌,他希望两地多多交流,这样以后他就不用再通过电视和电影学歌了,而是可以现场学习了。
看到观众的笑脸,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启刚也甚感欣慰,“这次活动共有10场演出、9场笔会,我们最初制定的计划中原本并没有这么多,但是由于各方对演出需求很强烈,就应邀又加了几场。既然喜欢,既然需要,我们就给他们演、给他们写、给他们画!” “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活动了,和田的文化氛围相对来说还是不够浓厚。”关荣幸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兵团二代传统文化非常欠缺,很多东西只能通过电视去了解,形式比较单一,而在内地,很多孩子有条件学琴、学书画,在这边就不行。他说自己就很喜欢二胡,但是没老师教,于是只能通过上网自学。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孙浩“援和”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对此他也深有体会。孙浩表示,2010年到2013年北京对口援建和田以来,已经在促进当地文化发展和交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编纂刊物、委托拍摄电视纪录片《走进和田》、安排当地文工团进京演出等。“但是和田当地的文化活动还相对匮乏,整个和田地区没有一家电影院。我们也曾想过做一台演出,类似北京的欢乐谷那样的,从而把当地的特色文化演出汇集起来,这样也可以打造一个当地的文化品牌,能够让来这里的人更好地了解当地。”不过孙浩觉得,以目前的条件这个想法还不太容易实现。
“好几年前我就来过和田,当时就听到一些声音,说这里文化是多么缺乏,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是多么的迫切。”陈启刚认为,以前援疆多是经济项目,但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任何一个地区光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发展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来到北京市文联主持工作后,面对丰富的文艺资源和众多的文艺人才,他开始琢磨作为文联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各种艺术形式带进来,为援疆出一份力。经过认真思考、精心筹划,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包括首都文艺家赴新疆文化交流等和田相关系列活动于去年开始展开。
“和田在文化发展方面有所欠缺,首先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其次是文化方面的人才欠缺。这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不能满足,其他的就没法搞了。”看了演出和笔会很是高兴的顾登年希望北京的艺术家能够常来和田,带一带本土的文艺工作者,留下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放在这个地方,从而可以辐射到更基层,促进当地文化发展。
对此,陈启刚也有着类似的计划和考虑,他觉得,虽然已经举办了两年的赴新疆文化交流活动,效果也很好,但是这还远远达不到文化援疆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将其纳入规划。“我们以后还可以派一些艺术家来这里给当地的老百姓进行培训,例如大讲堂,给他们讲怎样去欣赏音乐会、怎样去欣赏话剧、怎样去欣赏戏曲等等。同时在这还要开展一些对当地艺术骨干的培训,比如编剧、导演班,把一些艺术理念介绍过来。还有就是在当地办一些活动和大赛,把喜欢文艺的年轻人也吸纳进来,这样才能显出文化的力量。而这还需要北京与和田两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陈启刚说。
(编辑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