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稳增国更安 乡兴民更富

  核心提示: 姜文来五年来我们的“三农”工作成就不凡,逐步筑牢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的建议重点突出,笔者认为,“三农”领域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粮食安全根基...

姜文来



五年来我们的“三农”工作成就不凡,逐步筑牢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的建议重点突出,笔者认为,“三农”领域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粮食安全根基深,乡村振兴成果实,逐步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根基

笔者认为,报告对五年来我们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成就斐然,主要表现在:粮稳国安基础更牢。五年来,我们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报告中指出,2022年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五年来,我们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笔者认为,这沉甸甸数字背后富有深刻的内涵: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粮安“压舱石”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接近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更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中国独特的贡献;粮食生产根基更牢。五年来,我国新建高标准农田4.56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去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创新水平高,支撑粮食生产要素水平不断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粮食生产机制更有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重大方针政策解决了粮食生产问题,政策卓有成效。

乡兴农富果实更大。五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80%提高到87%,多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这组富有含金量的数字背后,农民享受到更多乡村振兴的红利。城镇化率的提升,让更多的农民走向城镇,过上了向往的城市生活,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高,让更多的农民不再为吃水发愁,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出门务工,增加了获得感和幸福感。2400多万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新房带来更多的幸福。乡村振兴成果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了更多的实惠。

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更稳,乡村振兴成果将更大更甜,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作出贡献

在2023年的工作重点中,报告指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举措体现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与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目标也高度一致,彰显了党政同心同德,展现了“稳”字当头,积极进取。展望未来,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更稳,乡村振兴成果将更大更甜,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作出“三农”领域自己的贡献。

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更稳。报告提出,2023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及稳定提升粮食产量的重大措施。若能如期实现,我国粮食产量将跨越一个新台阶,为中国人饭碗加把“安全锁”。为此,我们需要“软硬兼备”:在“硬”的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灌区现代化先行;在种业上有新的突破,中国人用中国粮食“芯片”,增收的同时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向科技要产量,向装备要效益。在“软”的方面,继续强化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完善推进可持续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特别是针对当前世界形势,要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乡兴农富成果将更大更甜。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未来,乡村将更加兴旺,农民将更加富裕,成果将更大更甜。在乡村振兴产业、组织、文化、生态、人才“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关键。乡村特色产业是解决此问题“良方”,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向“特”要振兴、要收入、要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更加需要在特色产业上下大功夫,同时结合实际推出特别的巩固拓展政策,让脱贫攻坚地区农民与全国一道享受更多的红利,增加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过去五年,我国的“三农”领域成果丰硕,稳粮国安、乡兴民富,在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的背景下取得如此骄人业绩,尤为珍贵难得,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艰苦奋斗拼搏的结果,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领导的正确。展望未来,新开局有新气象,我们信心满满,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作出“三农”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编辑 王俪)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相关文章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