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郑黎明 据媒体报道,杭州一所学校的厕所在朋友圈火了起来,厕所背景墙画上了大象、鲸鱼、火箭、星球等元素,分别照应科技、艺术、生物三种主题,成为学生下课打卡的热门“景点”。在笔者看来,学校“厕所革命”是...
郑黎明
可以说,校园“厕所革命”触动了家长和学校的某些“痛点”:在过去,诸如带着坏情绪上厕所、上完厕所不冲水、在厕所捣乱的不文明行为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从过去学生不喜欢进厕所,到学生主动献计献策,参与厕所的改造设计,如今小心翼翼地如厕,爱护厕所设施,家长和学校自然乐见其成。
改造好的厕所,天然地成为了弥补劳动教育缺失的场所。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弱化乃至缺位。应试教育挤占了劳动教育的空间,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教师看重考试排名,包办了本该属于学生的基础劳动,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意义。大多数学校虽然设有包干区,但往往把厕所排除在外,多数劳动的活儿都由清洁工代劳。把厕所建设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学生连上厕所都小心保护设备,怕污染了厕所,这时候,参与厕所清洁工作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参与厕所设计,参与厕所清洁,这正好是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全程参与的表现,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的价值判断。那些觉得扫厕所“丢人”的观念自然也被扫进垃圾桶,制止孩子打扫厕所的行为,也可再作反思。事实上,劳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打扫卫生、参加公益活动、做教师的小助手、每天的衣食住行、卧室的收拾等,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机会。我们要把这些被“剥夺”了的机会还给学生。
“厕所革命”去掉了厕所原先“又脏又臭”的标签,更“刷新”着学生对美的定义。台湾美学家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中定义了美:“美”是一种感觉,不一定要有钱才买得到。农夫眼中的良田美景、渔民在渔港看到的夕阳或是风吹拂过溪水的水声,都可以带来心灵的报偿。厕所背景墙画画、厕所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样子、融入他们想要的风格和元素,配备绿植、洗手液、擦手纸,设置别出心裁的标语,“网红厕所”改造并不需要很多钱,却可以给学生带去“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到快乐和开心,让他们在身边就能发现“美”。比如中科院物理所为了迎接成立90周年所庆和公众科学日的活动,将精选的物理公式,让学生画在了井盖上,成为科普“景点”。可以给学生提供美育的场地和场景同样很多,做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人,都可以成为学生汲取教育养分的机会。康德说:“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而祛除了功利之心,追寻简单的快乐,学校自然能培养出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公民。
学校育人当“五育并举”。当然,在打造育人“景点”的时候,学校要注意整体设计和规划:充分考虑育人对象、家校合作、美观、功能、合适的时段和合适的地点。最大程度地释放“育人阵地”的能量,培育文明健康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浙江省开化县华埠中学教师)
(编辑 初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