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云
至少说在五年前,笔者曾萌生为娄德平写部书稿,大约十二万字,十五个章节。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实现。那么,我为何要为诗书画家娄德平写部书稿?当时定的书稿题目叫《特别老师娄德平最成功的作品:娄正纲》:“有一位名贯东西的书法艺术大家,集美国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国际诗书画协会理事、亚洲孔子协会理事、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教育家协会名誉会长等近百个头衔于一身,你可能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在这个时代,有着诸多头衔的人并不鲜见。但是,你见过这样的协会主席吗?他创办的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不分国家、不分地区、不分肤色,不分政治观念、不分宗教信仰,打破任何樊篱,唯才识人;而且不收取会员的任何费用,哪怕起码的成本费用;全是倾己之囊、筑人之基,搭建的是一个中西方艺术交流的平台,让艺术家去展示自己。艺术家们功成名就之后,他就悄然隐退于幕后,全然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他就是书画家、诗人娄德平先生。”(引自网络)
为娄德平写这部传纪文学的书稿,是我认可他是当代中国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之家和教育家:他把大女儿娄正纲培养成在海外与陈逸飞、丁绍光齐名,被华人世界推崇为书画奇人的才女;二女儿娄正嘉、三女儿娄晨煜和儿子娄钟元,也都在国内外书画界有着不俗的成就;尤为难得的是,在他的影响下,四十七岁才开始学习油画的太太郭东坡女士,如今已成为被称有凡高风格的画家。
他是怎样创造了事业家庭的双丰收、又有着怎样的个性人生?这部拟定为12万字的书稿最令人不解的地方在于娄德平——一个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何以把娄正纲培养成世界性书画奇才?其实这正是作家随便写写的证据,没有系统的通篇考虑,兴致所至,随性发挥,才有了前后悬殊的困惑,以至于在书稿的第十章之后开始阐述了娄德平的诗与画分析,当时觉得写得顺风顺水,跨越了大约50年的时间段,对娄德平耳熟能详的一些故事写成了诗配画灵魂追问的力度、世事洞明的深度、叙事技艺的娴熟,以及语言表述在当下文学语境中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尤其是《太阳之子娄德平》三个章节不仅仅是作家呈现诗评强项的优势地方,重要的是呈现了我本人在这个写作过程中对娄德平“诗与画”书写的核心动力。具体到娄德平的“诗与画”,这也不是一个新鲜的文学话题,但就是在这个话题中作家展开了他的男主角——娄德平是一个自我道德定位不高而心灵坚硬、眼光敏锐犀利、教子有方与大爱的男人。
教育部长董纯才与娄正纲(时年12岁)在一起。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的形象在《特别老师娄德平最成功的作品:娄正纲》书稿中是具有连续性的一个接一个的传奇出现,出身贫寒、备受屈辱、不甘低贱、勇于奋斗、不受拘束、率性耿直是这一形象的人格特征。同时,作家又把娄德平的人生理想用无所忌惮地对话呈现出一种更为繁复、更为鲜活的人生经验,这也使得娄德平符号呈现出和以往传纪文学读本明显不同的特征:作家对文本的叙事技巧和把控能力文字简洁,语言俏皮,自始至终弥漫着墨香的味道。以娄正纲练字为主线,以家教与身教为道具,从娄正纲成长的烦恼开始写起,一直写到她和身边人之间不断发生着的各种故事,呈现出人性迷人的复杂、美丽、忧伤和温暖。并且以苦为乐的写字,首先是写人,作家试图从人性的书画理论根源上分析娄正纲成功的故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文本信号和文化信号。
用娄正纲的表述来说,心中积蓄了满满的爱与恨,这爱与恨是由不公平的命运所注入,又必将在命运的挣扎中释放出一个时刻充满着矛盾的书画神话,她没有固定的练习一种字帖,更多是对自己的执着选择在坚持坚持的不屈不挠中……更确切地说,是这些故事的探寻者、追踪者给读者释放出一种不世故、不造作,保持童真与好奇,满是新奇的观点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用作家自己的话说:用各种写法不断地反复、重复、深入的呈现一种从单向度到多向度写作,越来越重视一个别样有趣的磁场来建构细节上的真实与真相:一幅书法就是一个磁场建构的语言金字塔,本身是带着隐喻的、自我表现的写实手法,不是以写实而写实,是以写实的基础上写出娄正纲唯一的亮点是“仁者人也”“止于至善”。它让我们可以在“仁”与“至善”的空间中而不仅只是在书本上反思一个书画神话……
娄正纲幼时书法。
我们主张道法自然的审美旨能,我是从娄正纲贡献的书画世界呈现越来越成为真理的一个文化现象,它本来也许是一个很普通的女性,可是经过娄德平多年付出的苦心“打磨”成就了在某个新的语境中,它被遮蔽着的含义渐渐鲜活起来……这种喻指的“鲜活”其实是一种对书画经验的梳理与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特别老师娄德平最成功的作品:娄正纲》就是重建中国书画的真相与真实,你可以从娄德平“教子有方”的案例上获得教育子女的责任,如何把书画发挥的更好、更精彩?作家在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式书画神话。在《特别老师娄德平最成功的作品:娄正纲》的诸多故事里,我们看到更多是中国式的书画模式,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娄德平一直坚信自己的教育模式就是最好的,加上娄德平身教作用力,他常常让娄正纲练书法时,自己在一边也默默陪着女儿练书法,这一切的良苦用心无不展示了父与子之间人性的暖意与博爱。
不过故事写到这还不算完,请读者注意有更精彩的在后面。那么,作家又是如何在后半部分写娄德平与娄正纲的成功与辉煌,文本以有趣、正直、独立的构架呈现出一定要和一个有趣的人在一起,才能深入人心,人人喜爱。这一力作的品质非凡,远超同时期的传纪文学读本。说到底,人类的现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书画版块的现实。而具体到书稿的后半部分引出“娄正纲现象,”作家对现实所进行的追问,实际上就是现实存在的各种可能:当下的可能,在场的可能,成功的可能,以及艺术的可能……将这种种可能性的能旨与喻指的文学语境,使潜在、想象、隐含的现实明朗化:最终使娄正纲的人生经验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对立走向和谐统一的辨证演驿。所以,“娄正纲现象”是个体生命朝向生存瞬间展开的历史承担,她一无反顾承担了生命之重无限可能性的尝试,是书画家娄正纲生命熔炉的客观显现,并达到人类整体生存的高度。一方面她是在以旋转的艺术形式在书画版块狠不得用身体和灵魂来爱自己痴迷如火的书画,另一方面她又希望以诗意与灵魂的完美结合,表达自己对生命、爱情、生存的独特理解。
娄正纲接受央视媒体采访。
作家在作品中建立一个只属于是娄正纲的精神世界,这个娄正纲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抵御存在,审视存在,反抗存在,它们接近宽容与智性,它们又接近世界的温煦与安详。正是如此,娄正纲将自己的生命艺术作为最重要显在的体验是身体的温暖、痛楚、苏醒与呼唤……所有关于身体的种种感知都被书画家以绘画的图像在创作中,与此相关的事件已经不再令人惊奇。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惊奇”于娄正纲作品的大胆与睿智,在增强作品文化意味的同时,也提升了作品的审美品味。书画家娄正纲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外在感觉艺术的敏锐接受者和内在世界的真诚敞开者,以绘画线条的接受和敞开作为可以透视内心、窥见灵魂的最好者。这便是《特别老师娄德平最成功的作品:娄正纲》的可贵之处。
新闻链接: 娄正纲从小随父学习书画,年幼时就被看作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书画界的传奇。1986年,娄正纲东渡日本,旅居海外,长期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上,传播中国文化。20多年来,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举办了26次个人作品展和3次巡回展。她所创作的具有中国当代精神的书画作品被诸多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1993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娄正纲作品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22幅作品印制成明信片,向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8幅画作被选为日本高中国语八册教科书的封面。2007年,娄正纲的《生命与爱》34幅系列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全部”。几十年来她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自我超越。在创作介质和工具的使用上,探索发现更有表现力的材料。凭借深厚的书画功底,独到的美学见解及深厚的人文素养,创作了《生命与爱》、《日月同辉》、《心》、《和合》、《生生》、《自然》等系列作品。
2004年以来,娄正纲跨界在东京电视台主持访谈节目、在《产经新闻》、《总裁》、《日刊现代》等报刊开专栏,传播中国书画文化,广受好评。出版了《心》、《心之言叶》、《心之絆》、《心之书》、《想要留下的话》、《箴言》、《心语》等著作。
杨青雲:笔名三道快枪。河南邓州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韶关市批评家协会理事。2014年因主持的范曾研究项目被北京市有关单位评为优秀人才。为多家书画媒体机构和中央级报刊聘为高级研究员、副主编、专栏评论家等,其主要著作有《二月河评传》、《范曾论》、《范曾之道》、《范曾新传》、《杨克新论》、《马新朝新论》、《忽培元浅论》、《骆英诗学论纲》、《深圳天堂的凹陷才是底层的底》、《杨青雲论稿》、《樱花结》长篇小说等。现为《范曾研究》杂志执行总编。范曾研究会会长。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艺术类培训考评管理中心执行秘书长
(编辑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