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锋(山东)
认识新加坡是从绿色开始的。
从走出樟宜机场的那一霎就被葱郁的绿色包围了,我们仿佛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绿海里,碧绿、葱绿、翠绿、黛绿、石绿、墨绿、铜绿……清风拂来,绿浪翻腾。扮演这些绿色主角的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树冠特别宽阔,树身特别粗壮,这种树叫雨树。它就像一把把巨大的雨伞撑在路边,罩着干净平滑的路面,让人感到自然清新;还有,高大挺拔的棕榈树在路中央及两旁矗立着,颇有“节高叶少亦无花,遥将风雨送天涯”的气概;还有叫上名来的或叫不上名来的树木,它们一起铺展着向我们扑来。粗壮高大的树木背后是茂密的灌木丛和弯曲交错的藤条,下面是地毯般的阔叶草。它们在地上匍匐着,将触角伸展到周边的树上,缠绕着树身,成为树的胡须,各种叶儿更是交合在一起,形成鲜亮的立体的水绿,远远望去,有着碧波一样的柔媚。车往城市的深处行驶,绿色非但没有减少,花草树木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感觉是在原始森林里前行。整个绿色的世界就像一块青碧的天然璞玉,看不到一点儿人工斧凿的建筑痕迹。
我们被这无穷无尽的绿吸引着,惊讶地呆望着,有的同伴还自觉不自觉地数起树的棵数。看到一个个痴迷的样子,迎接我们的刘助教说:“原来的新加坡完全不是这样的,是一个杂草丛生、处处脏乱差的小岛。自从1965年独立后,首任总理李光耀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绿化。他说,绿化是生产力,树是长远的经济考量因素,从机场到酒店到总统府绿了,投资者就会来了。在任上的31年间,他每年都号召国民植树并亲自带头,植树绿化已成为新加坡人的自觉行动。在积极推进绿化的同时还大搞环境整治、灭杀蚊蝇,使海岛的面貌焕然一新。”稍停片刻,刘助教又说:“当然了,还有雨水的功劳。这里靠近赤道,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降雨量2000多毫米,大大降低了绿化成本。”说话间,雨真的来了。雨水打在路边宽大的芭蕉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很是悦耳。
在新加坡的日子里,我们先后参观了总统府、国立大学、动物园、植物园、政府组屋、国家图书馆、福康宁山、武吉知马区等多个地方。所到之处看到的除了绿还是绿,所接触的人都在大谈特谈绿化美化,大谈特谈绿化美化给新加坡所带着的好处、带来的变化。洁净的路面、锃亮的汽车、微笑的行人、温和的海风、漂亮的高楼大厦,让人感觉到的是不尽的惬意。
据负责绿化的官员介绍,现在的新加坡森林覆盖率已达50%,政府提出的口号是由过去的花园城市建成“花园里的城市”,一字之差,绿化美化的涵义却更加丰满。政府对绿化美化的管理是极其严格的,建立了完善的树木管理系统,每棵大树都存入电子档案,随时观察它们的状况,及时进行养护。同时,对破坏植被、乱涂乱画乱贴乱吐、不及时清理宠物粪便等行为,除给予重罚外还要处以鞭刑。积极的倡导、严格的管理,便得新加坡每个公民既是绿化美化的维护者,更是受益者,自律意识极强。20天的时间里,没看到一个清洁工,没看到一个警察,经常看到的是鸟儿在清洁的道路上漫步。社会一旦进入良性循环,爱护公共卫生、维护国家利益就成了自觉行为。作为资源极度匮乏的新加坡,现今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世界第一,世界10座最宜居的城市排名第一,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循环系统、炼油中心和海水淡化厂等。仅旅游一项年收入就达88亿新元(相当于人民币440亿元),来新的游客每年达1500万,是全国总人口的3倍。这里面绿化美化功劳至伟。
黄先生是陪同我们考察的园林义工,他肌肉发达、活力四射的体格就像一棵茂盛的大树。有一天他带我们去位于市中心的花柏山,汽车沿着缓缓的坡路行驶,人们丝毫感觉不到是在市区,就像行驶于郊外的原始森林。停下车我们踏上造型独特的波浪桥,仿佛置身于茫茫绿海之中。远远望去,整个城市已被绿色湮没,绿色与海与天辉映着,让人的心绪变得宁静而又深远。
这时,一只弥猴突然跳到人们的脚下,做了一个鬼脸后又跑回树上。黄先生望了望弥猴的背影,指着桥下一片碧绿的大树说:“新加坡的规划建设是给绿化留足空间的,像这样的地方还有四五处,分布在城郊的不同角落,面积都是这里的几倍,是市民休闲的最爱。”说这些话时,他脸上满是灿烂,流露出自豪幸福的神情。
站在黄先生身边的我,被一缕细风轻轻吻着,四周是油光油光的绿色,啾啾的鸟声在林子里回荡,涌动的心潮如鲜嫩的阳光般温暖熨帖,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禁不住诵道:你用大海命名,用诗行写成。我不知如何赞美你呀,绿色染就的城!
(编辑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