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19日晚,400余名首都高校师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观赏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名作《雷雨》。作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之一,这场《雷雨》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之“文艺行”的一场公益演出。5月下...
7月19日晚,400余名首都高校师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观赏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名作《雷雨》。作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之一,这场《雷雨》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之“文艺行”的一场公益演出。5月下旬以来,“文艺行”送精品演出、结对共建活动已经覆盖16所试点高校的6000余名大学生,通过三个子项目,用源远流长、精华荟萃的首都文化滋养青年成长成才。
三个子项目覆盖 首都6000余名大学生
这一版《雷雨》是2021年由导演濮存昕、唐烨以全新的视角解读的。“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与暑期的大学生见面,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经典名著来丰富大学生的暑期生活,更以多样的创作面貌让大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在新时代不断创新的生命力。”北京人艺相关负责人表示。“留在北京过暑假,没想到有这样的惊喜。”当晚的观众之一、北京联合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米合热亚·木合塔尔对这场演出饱含期待。“我很喜欢看剧,也看过老版本《雷雨》的视频片段,很期待现场看到导演和演员们对这个‘三一律’典范之作如何进行重新演绎。”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近年来,本市依托每年“大戏看北京”展演季、“民族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都会组织市属文艺院团和民营演出机构走进高校开展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活动,同时推动将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等高校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纳入“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展演剧目;发挥国家大剧院“开学第一课”、北京人艺“戏剧的力量”等工作机制,以公益专场和采购公益票相结合的形式,组织首都高校学生走进地标性剧场观演。今年计划安排10场精品剧目高校演出,覆盖高校师生1万人次;组织不少于3000人次大学生进入剧场观赏高水平文艺演出;每所高校至少开展1场演出活动。
首都文艺资源与高校 双促进、双提升
5月下旬以来,“文艺行”三个子项目积极“送进去”和“走出来”。在精品演出进高校方面,组织《巅峰之作》致敬德沃夏克音乐会(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吝啬鬼》2场精品演出走进清华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以定向邀请和售卖学生公益票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到首都剧院、老舍剧场、长安大戏院、天桥艺术中心、八达岭长城等地标性场所观看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玩家》、昆曲《西厢记》《牡丹亭》、2023北京长城音乐会等文艺精品演出共16场。
在结对共建方面,北京人艺、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等市属文艺院团与北大、北师大、二外等高校结对社团建立一对一联系渠道,共同谋划共建项目,已开展文艺座谈、精品剧目观摩排练、实地调研等共建合作活动十余场,有效提高了社团学生艺术素养。
“为首都文化建设 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文艺行”的活动特点,首先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设计阶段就立足“送演出”“育人才”“征作品”等文艺领域的重要板块,策划了三个子项目。三个子项目的承办单位都组织了丰富的演出活动,并提供了专业的艺术指导。主办方提前了解市属文艺院团资源现状与下半年进高校计划安排,结合高校文艺需求进行了有效资源衔接。项目启动以来,组织高校学生平均每周观看3场演出。而且演出门类齐全,覆盖了京剧、话剧、音乐剧、舞剧、昆曲、交响乐等艺术形式,以及非遗、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市属文艺院团积极响应,在提供优质剧目给学生观演的同时,主动靠前指导,并开放观摩排练。北京人艺多次召开与北大、北师大的结对共建项目协商策划会,并根据两所高校社团的不同特点筹划定制特色项目;在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文联专场邀请师生参观“北京古琴文化展”。
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受到了首都高校学子的热烈欢迎,且反响强烈。北二外学生姜欣参加“人艺之友日”活动后表示,自己对人艺的历史、戏剧的打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尤其是濮存昕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极其生动。”北京印刷学院学生高宇航在八达岭长城欣赏了2023北京长城音乐会后说:“世界名曲散发出的经典气息与我国传统歌曲相互交融,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中俄两国深厚的友谊,更感受到中国开放包容的胸襟与情怀。”
文/本报记者 雷嘉
(编辑 王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