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西
日前,欣喜地拜读了崔明钦老师发表在人民艺术家网上的创作随笔——《魂系故乡芳草地》,文字朴素实在,叙事娓娓道来,创作过程皆知,辛酸苦辣尽尝,令人浮想联翩。
由于工作关系,我和崔明钦老师相识相知,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亲切的关系。崔明钦老师和我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我俩祖籍都是莱西人,说着一口未改的乡音,后来分别由莱西和青岛老市区来黄岛工作、生活,也都从事宣传文化工作,还都至今笔耕不辍。当然,我俩也有不同:他比我长三岁是老兄,他长期担任单位“一把手”,在莱西是文化局局长,到黄岛还是文化局局长,有着更强的组织力协调力亲和力。更为重要的是,崔明钦老师长期在莱西生活,更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熟悉乡里乡亲的人文环境,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阅历,加上有心观察思考,有力热心创作,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就有了《金凤银凤》和《乡里情》两部电视剧作问世,并在艺坛叫响,至今被传为美谈。
《金凤银凤》,是取材于莱西农村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改革咋暖还寒的1982年初秋,胶东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的前保驾山村,考取了历史上第一个女大学生,但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女孩决定放弃到北京化工学院的入学资格。时任莱西县委宣传部社会宣传科科长的崔明钦,在下乡工作时偶然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立即骑车登门了解情况,亲眼看到了天灾人祸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半院凄苦、半院清贫的状况,马上连夜冒雨向村、镇、县有关领导汇报,建议给予救济帮助,最后终于使得女孩顺利踏上了赴京求学之路。之后,崔明钦老师又忍受着腰病的折磨,在医院的病床上写成了报告文学《在通往北京的大道上》,全面介绍了这一真实事件背后那些感人的故事。1988年,时任黄岛区文化局局长的崔明钦,又根据这个感人的故事,创作了电视剧《金凤银凤》。该剧在莱西全景拍摄完成后,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50多家省市级电视台播出,在电视观众中反向强烈,引起共鸣。这是一曲农村青年励志的颂歌,是青岛西海岸史上第一部电视剧作,是这方热土上生长出的第一株影视萌芽。
堪称《金凤银凤》姊妹篇的《乡里情》,则写的是当代农村妇女杏花婚恋的故事。崔明钦老师的这部剧作,执着地察醒变革的历史,真实地展现出农村改革那充满光明又充满曲折的艰辛里程;既表现出金钱对部分农民精神的腐蚀,又表现了金钱对传统美德的冲击。该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的思想素质亟待提高。否则,就会酿出悲剧,给社会、人生留下追悔。因此,有着解惑、警世、戒人的巨大力量。崔明钦老师在这篇创作随笔《魂系故乡芳草地》中,详细叙述了这个电视剧素材源于胶东,创作和拍摄都在黄岛的情形,拍摄有地址有场景,摄制过程有曲折有欣慰,读来耐人寻味。
任何优秀舞台和影视作品,都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都会产生长期的艺术效果。在两部电视剧之前,崔明钦老师最早在莱西文化局任职时,与鲍运昌、莫增夫先生合作的七场现代吕剧《不飞的孔雀》,取材于莱西当代农村妇女的先进事迹,表现了中华民族任劳任怨、大度善良、勤劳朴实和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样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好评。
青岛著名作家林天佐曾在《农民日报》和《青岛日报》撰文中说,崔明钦笔下的女子世界“质朴,鲜活,纯真,善良”,“像从阡陌上刚刚撷采的几朵野花,虽无牡丹的艳丽,芍药的清雅,却是带着生活的朝露和泥土的芳香”。当今我们尽管早已迈进一个新时代,但《金凤银凤》、《乡里情》以及《不飞的孔雀》所表现的思想和精神风貌,远没有过时,依然对人们有很好的现实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
崔明钦老师原在驻烟台的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局任职,退休后因机构改革,根据上级统一安排,组织关系已转隶到自然资源部驻青岛的北海局,这样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常来西海岸居住。重回故地,他依然眷恋着这里的父老乡亲和山山水水,时常创作发布与西海岸新区有关的诗歌、散文,激情不减当年。如散文《黄岛这边的海》《黄岛 永远的祝福》《星光岛漫步》《重逢在西海岸》和诗歌《杜鹃花开》《幸福线》等,都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为时代讴歌,为农民代言,为“三农”执笔,一直是崔明钦老师追求并奋斗的目标。我们也为崔明钦老师的执着、睿智、豁达、爱心,点赞!
吕振西
作者简介:
吕振西,山东省青岛市人,1950年出生,原青岛市黄岛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文联名誉主席。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