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吴为山:为历史塑像 为时代铸魂

  核心提示: 朱永新 他是一位卓越的雕塑艺术家,用一双温厚的双手塑出一个个有温度的灵魂,并以自己的雕塑作品为纽带,架起了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完成一尊雕塑作品,是求艺,更是问道。他说:“在我老去的时候,回望我的...


朱永新

他是一位卓越的雕塑艺术家,用一双温厚的双手塑出一个个有温度的灵魂,并以自己的雕塑作品为纽带,架起了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完成一尊雕塑作品,是求艺,更是问道。他说:“在我老去的时候,回望我的人生,再看看堆积成山的雕塑,那就是我的生命轨迹,是我的自塑像。”

他是一座山。积土为山,风雨兴焉。几十年在艺术领域的创作,早已让他成为一座艺术的山峰。他就是享誉中外的雕塑艺术家吴为山。

作为中国“写意雕塑”理论的提出者,吴为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历程非常丰富。他勤奋而自律,经常凌晨一两点休息,早上五六点起床,几十年如一日在雕塑艺术领域实践着、探索着,先后创作出600多尊优秀雕塑作品。

吴为山的作品既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又使用了世界雕塑艺术语言,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其中《天人合一——老子》《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他也成为继吴冠中之后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

吴为山全面系统研究了中国雕塑史,总结出原始朴拙意象风格、商代诡魅抽象风格、秦俑装饰写实风格、汉代雄浑写意风格、佛教理想造型风格、宋代俗情写真风格、帝陵程式夸张风格、民间朴素表现风格等八大风格论。他也系统研究了国外雕塑理论,多次亲临现场考察西方著名雕塑作品。《异域留踪》记录了他在国外的艺术行走经历,从中你能听到他发出“可惜我知德加,德加不知我”的感叹,感受到他聆听雕塑家罗宾说“I know you , you know me”时的惊喜。

季羡林先生对吴为山雕塑艺术的评价十分中肯:“吴为山教授英年歧嶷,独辟蹊径,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又为文化人系列造像。将文化精神融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

吴为山以自己的雕塑作品为纽带,架起了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他的大型雕塑《问道》立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等地,《微笑的顾拜旦》立于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伟大的行者——马克思》立于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立于意大利莱昂纳多·达·芬奇博物馆和图书馆,《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坐落在希腊雅典核心地带的古市集遗址,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的雕塑《百年丰碑》屹立在法国,《隐元禅师像》落户日本……一尊尊反映中国文化精神的雕塑屹立在不同国度的土地上,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古今中外名家在吴为山的雕塑作品中跨越时空“对话”,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诠释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016年,吴为山被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聘任为“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他表示,要以饱含生命力的雕塑,助力中国文化传播,连接起爱好和平、热爱艺术的人们,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以艺术之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吴为山还是位优秀的艺术教育家。1983年,他同时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装饰雕塑专业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录取。因受父亲影响,胸怀师范理想的他,最终选择就读南京师范大学,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此后,他从来没有忘记初心,没有放弃过对于教育的追求和对美育的热爱。

吴为山一直坚持以美育人,为艺术教育鼓与呼。他认为,美育无形却重要,是根本性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美育应当是超越功利的、不是为了升学和考试而设的一门课程。他提出,每一位艺术创作者,都要致力于让国家文化精髓成为大众美育的资源。

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后,他把中国美术馆作为重要的美育大课堂,通过“大师讲大美”“中国美术馆之夜”“中国美术馆云课堂”等公共教育项目以美化人。他先后邀请濮存昕、于海、海霞、廖昌永、吴碧霞等名人走进中国美术馆,以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为广大观众进行有声有色的美育。他还与同事们一起,把残障儿童、农民工子弟请进中国美术馆,与他们一起作画,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

吴为山的成就得益于他多年的学习与修行,也得益于他曾经雕塑的那些伟大人物精神的浸润。吴为山曾在一本书中讲述他雕塑孔子、老子、曹雪芹、鲁迅、费孝通、季羡林、周巍峙、饶宗颐、陈永康、杨振宁、张明山、齐白石、林散之、萧娴、吴作人、顾景舟、熊秉明、苏天赐等大师的心路历程:一方面,他通过具体的材料塑造出形神兼具的大师形象;另一方面,大师们用各自的人格魅力帮助他成长。

吴为山曾经说过,他不会为自己塑像,因为每件作品都是他自己心灵的投射,“在我老去的时候,回望我的人生,再看看堆积成山的雕塑,那就是我的生命轨迹,是我的自塑像”。

吴为山的确不用为自己塑像,他自己已经是一座塑像——正是那些伟大的人物,雕塑出一个独特的吴为山;正是在那些伟大人物精神的感召下,吴为山已经雕塑出一个最好的自己。

(作者:朱永新,系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编辑 文心)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