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容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核心提示: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马俊华 初秋,天气渐凉,长春奢岭农耕文化博物馆却热闹起来。 8月29日,家住长春市的李女士趁着周末,带着孩子直奔奢岭。“...


马俊华



初秋,天气渐凉,长春奢岭农耕文化博物馆却热闹起来。

8月29日,家住长春市的李女士趁着周末,带着孩子直奔奢岭。“磨盘、纺织机、犁杖等老物件让孩子感受到了传统的农耕文明。参观过后,我们一家人采草莓、摘桃子,吃农家饭,感受到了城市里没有的乐趣。”

“最近两周的周末,平均每天都有一千多名游客参观博物馆,不少人特意带上老人和孩子,来体验我们当地的民风民俗,回忆过去,感悟现在。”奢岭农耕文化博物馆负责人李栋梁说。

为推动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乡村文化,2016年,吉林省启动了“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项目建设,搭建了展示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5年来,吉林省共建成乡村博物馆91处。作为“寻根”与“乡愁”的结晶,这些带有吉林印记的乡村博物馆犹如繁星闪烁,点亮了当地群众精神生活,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于坚守中传承 在传承中走向幸福

在吉林省敦化市秋梨沟镇柳编博物馆,各色柳编产品琳琅满目:从清代的木胎柳编提箱到现代的精致柳编水果篮、野餐篮、洗衣筐等,它们大部分出自农民之手。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清代的木胎柳编提箱。安宝民供图

作为柳编文化传承人,博物馆馆长安宝民不遗余力地弘扬柳编文化、开展柳编技艺推广宣传。2011年,安宝民成立了敦化市利华柳编专业合作社。“过去,编筐、编篓,家家都有。柳编是我们的乡村记忆,把柳编文化传承好,对乡村振兴也很有好处。”安宝民说。

受父亲的熏陶,安宝民的女儿安娜大学期间选择了美术专业,为的就是要把家乡的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柳编对于我父母来说像是孩子,对于我来说也是如此,我希望它能有更好的未来。”安娜说。

2013年,大学毕业的安娜放弃了很多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从那以后,“90后”返乡柳编艺人便成了安娜的标签。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敦化市秋梨沟镇柳编博物馆展品。安宝民供图

为了把柳编技艺推广给更多人,也为了让乡亲们摆脱贫困,奔向新生活,2014年安娜牵头成立了敦化市利华职业培训学校,免费为贫困妇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展培训。“培训和指导服务激发了村民们对学习柳编的热情,学员们也通过柳编实现了‘巧手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安娜说。

2016年,敦化市秋梨沟镇柳编博物馆作为吉林省唯一一个柳编博物馆被纳入“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项目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内现有历史柳编收藏品、现代柳编衍生品共计1000余件。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敦化市秋梨沟镇柳编博物馆。安宝民供图

“从直接拿起柳条上手编,到经过脱皮、烘干、晾晒等多种工序的制作,柳编作品也从最初的生活工具变成了现在的工艺品。”安宝民说,随着柳编技术和经验不断突破,柳编博物馆内的展品也变得多样且精致。

据统计,2020年至今敦化市利华柳编专业合作社生产柳编工艺品、草编工艺品共计50多万件,帮助110多户贫困户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生活。

于保护中传承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

长春奢岭农耕文化博物馆位于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办事处普安村“奢爱良蔬基地”。博物馆外,门墩石、上马石、石臼等斑驳的石刻器具犹如穿越时空,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博物馆内,从民俗文物到生产工具,再到生活用品,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时光和深深的“乡愁”。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奢岭农耕文化博物馆室外展区。人民网 马俊华摄

“我是农村长大的,从小就能看到老人们用这些工具、器具生产生活,今天,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像犁杖、水耙、水车这些工具都不好找了。”长春奢爱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李栋梁表示,现在生活越来越好,用不上这些“老物件”了。

李栋梁是该博物馆的前身——奢岭农耕文化展览馆的创始人,在收集老物件的十几年里,一直希望自己挖掘的“老物件”可以展示出来,向人们展现传统农业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古老的农耕文化。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奢岭农耕文化博物馆室内展区。人民网 马俊华摄

2019年,展览馆被纳入“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当年12月升级完成,对外开放。“博物馆建好后,我们村的老百姓把过去用的‘老物件’都捐过来了,把以前的生活用品放在博物馆里,也是给下一代留个纪念。”李栋梁介绍道。

“村民们对乡村博物馆的感情很深,博物馆已成为传承农耕文化、唤起群众乡愁的聚集地。大人们喜欢来这里回忆过去,孩子们来了也觉得新奇。”李栋梁介绍,3000余件“老物件”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展示着奢岭辖区从古到今农耕文化演变与发展的过程。

在博物馆的室外场地,除了难得一见的老物件,还有休闲旅游、农事体验与农业科普融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场所,“农耕博物馆是一块‘金字招牌’,每逢节假日,都会有游客带着孩子来这里参观游览,也有研学组织带着中小学生过来学习。”长春奢爱农业科技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上半年,长春奢岭农耕文化博物馆接待游客超5万多人,博物馆也成为了游客了解先辈的生活生产方式、感受农耕文化魅力的“打卡”之地。

于融合中传承 在传承中发展振兴

“坐着竹筏徜徉在辽金护城河上赏沿岸风光,傍晚在四合院里燃起篝火,载歌载舞梦转千秋。”观光旅游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北国风光与辽金文化相融合,在吉林省农安县前岗村辽金时代文化园,游客可近距离感受辽金时代的文化氛围。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辽金时代乡村博物馆展品。王妍供图

吉林省农安县辽金时代文化园负责人王妍介绍,辽金时代文化园创建于2014年,根据特有的辽金文化地域特点以及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划分出了辽金民俗文化游和农耕文化游两大主题旅游产品。

为了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也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守护好、传承好,2016年,辽金时代文化园组织专家学者筹备建设“吉林印记——辽金时代乡村博物馆”。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辽金时代乡村博物馆展品。王妍供图

“博物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展示了辽金时代的农耕农具、生产生活工具等,游客既可以了解辽金时代农业发展,也可以感知、体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王妍介绍,辽金时代乡村博物馆通过不同主题的展区向游客全面展现了辽金时代农耕文化、瓷器文化、青铜文化的博大精深,已成为辽金时代文化园内的知名旅游参观景点。

“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丰富了景区的旅游体验内容,为景区增加了文化旅游的项目,风景秀美的天然湿地旅游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游客在吃、住、玩的过程中就得到了文化的滋养。”王妍说。

吉林91处乡村博物馆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走向幸福

辽金时代文化园大辽故事馆。王妍供图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辽金时代文化园成为了农安县的旅游名片,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王妍介绍,仅今年五一假期期间,辽金时代文化园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带动周边兴起了农家乐和休闲产业等。“文化富了,人气旺了,村民腰包也更鼓了。”

以全域旅游为主线、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变成了农安人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在今昔对比中,乡村博物馆成为了追寻村庄历史的好去处,也让记忆具象化、乡愁鲜明化、文化根脉特色化。接下来,我们将做好做实‘吉林印记’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程,‘十四五’期间,全省乡村博物馆总数将达到150家以上,让文化看得见,让乡愁留得住。”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说。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在吉林大地上,星罗棋布的乡村博物馆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发展与保护的碰撞中,传承乡村文化,振兴美丽乡村! 


                             (编辑 王俪)


 来源:人民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