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张志雄:敬仰与感念 ----《柯蓝序言集》(代序)

  核心提示:纪念柯蓝同志诞辰100周年 敬仰与感念 ----《柯蓝序言集》(代序) 张志雄 柯蓝,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我国延安时期的老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荣誉委...

纪念柯蓝同志诞辰100周年

敬仰与感念                         
                            
                     ----《柯蓝序言集》(代序)

张志雄


      柯蓝,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我国延安时期的老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散文诗的普及传播者、当代散文诗奠基人、散文诗泰斗。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先后任延安群众报社记者、主编。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写成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章回体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1945年写成反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建国后,历任《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副所长、华东作家协会秘书长、《文艺月报》编委、《群众文艺》半月刊主编、《中国通俗文艺》月刊主编、求是杂志社编审、研究员等职。1958年与文秋合写长篇小说《蔺铁头红旗不倒》。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从事专业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浏河十八湾》、与文秋合写以秋收起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暴动》(原名《秋收起义》),以及反映海军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祖国海岸》、短篇小说集《竹楼夜话》;散文集《起飞的孔雀》、《上海散记》、《火车上的少校》;散文诗集《早霞短笛》;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儿童文学作品《王孝和的故事》、《雾海枪声》、《马戏团的秘密》和《王首道回忆录》、陕北民歌《兰花花》、秧歌剧《女状元》(与沈霜合作)、新评弹《海上英雄》(与蒋月泉、周云瑞合作)、连环画《雾海枪声》(与罗盘合作)等。其中电影《铁窗烈火》荣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根据他当年为丰富八路军文化生活,深入陕北民间采集民歌《兰花花》的经历而创作的长篇散文《深谷回声》,被改编拍摄的电影《黄土地》,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他所创作的三十三部著作中,创作的小说《洋铁桶的故事》、《红旗呼啦啦飘》,受到毛主席的表扬,获延安文教大奖,文稿由地下党转送香港出版,并被译介到日本和苏联。长篇小说《风满潇湘》(与文秋合作)、《命运之谜》(均被改编为电视剧在全国播放),短篇《打铜锣》(改编为花鼓戏电影),花鼓戏电影《打铜锣》获中南局汇演一等奖;散文《我和毛泽东》获中央文献局全国征文二等奖;散文《柯蓝的来历》获2003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同时创作了新中国第一本散文诗集《早霞短笛》、第一本《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等。《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收有其个人辞条,中国现代文学馆设有“柯蓝文秋文库”,永久保存其著作及原稿,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另,为纪念柯蓝文学创作六十周年,出版发行三百六十万字的《柯蓝文集》共六卷。
      他从事散文诗创作研究50余年,为中国散文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上个世纪50年代出版的散文诗集《早霞短笛》影响很大,有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有的入选中小学课本,包括散文诗“少年旅行队”、“萤火虫”、“鱼鹰”以及散文“飞红滴翠记黄山”、寓言“乌鸦告状”等。后来他开创了联组体、政论体、报告体、旅游体等新形式,丰富了散文诗艺术表现力。同时,他又完成了30万字《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散文诗作为独立文体的美学原则。柯老在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上都为中国散文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柯蓝还是中国散文诗的倡导者、鼓吹者、推广者。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中国散文诗》(香港)杂志社长等职。在半个多世纪的散文诗创作生涯中,柯蓝日夜奔波于全国各地,为散文诗事业不辞辛苦了大半辈子,像一只萤火虫在燃烧着自己,奋斗着!他像一位传教士,培育、扶持散文诗这片天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对于人生、对于散文诗的理解和实践,忠实地奉献给年轻的一代。他在创作了风靡五十年代的散文诗集《早霞短笛》之后,三十年来,他又开创了一些新类型的散文诗写作形式,如“联组散文诗”、“同题散文诗”、“政论体散文诗”等,使散文诗写作题材扩大、覆盖到各种生活领域,进入社会生活的热点,呼应了生活主旋律,加强了散文诗的广度和深度。他不仅是中国散文诗作家、理论家,同时还是中国散文诗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在他担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的工作中,主办了各种散文诗创作培训班、散文诗作家诗人笔会、散文诗征文大赛、散文诗朗诵会,培养了一大批散文诗作者,使他们走上成功之路,形成了一支中国散文诗老、中、青三结合的创作队伍。
      柯蓝在散文诗创作实践上,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对理论的深刻研究、理解,始终如一地坚定于散文诗的创作、普及、实践与探索,堪称我国散文诗界的泰斗和名副其实的“中国散文诗大师”。多年来,散文诗作家谈创作及其它散文诗理论专著多出自文艺理论家之手,因而缺少实践去检验,易走入误区。他为了散文诗的健康发展,不知疲倦地写出了洋洋几十万的世界第一部《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从创作实践出发,抓住了散文诗的问题症结所在,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构成了我国散文诗理论体系,观点更鲜明,分析更为深入、透彻。由于《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一书是他五十多年来对散文诗创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他从事中国散文诗运动(包括各种培训工作,各报刊的编辑工作)的心血结晶。这种二者兼得的结合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因为许多理论研究的人,大多并不从事作品创作。故他的散文诗理论观点,具有极高的实际指导价值,对于我国散文诗的创作发展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创作实践和研究探索,赋予了散文诗许多新的理念和手法,在我国散文诗创作和理论研究上独树一帜。也是文学界一个划时代的概念,认为散文诗是一种独立文体,它不是散文和新诗的结合,而是从散文和新诗中分裂、蜕化出来的。他认为,中国的散文诗是一种新兴的文体,没有前人的理论研究和优秀传统,这就造成了散文诗创作和研究的困难。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的渗透、交叉,正确的说法,是二者的融化自成一体。这是就散文诗的特性而言,它含有新诗和散文的共同优势,是二者渗透的边缘学科。但,如果强调散文诗作为独立的文体,从这一角度就要看到当今科技发达,社会还有另一特色,即分工越来越精密,科目也越分越细。故散文诗有第二属性,它短小、精悍,是改革开放时代文学的轻骑兵。不要用散文和新诗的老套去要求它,而要求它沿着自己的道路去独立发展。他经常强调,散文诗有自己的独立文体,它有自己的美学原则,就是它有散文的意境、有诗歌的跳跃。这就是说:散文诗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属于并列关系!散文诗就像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文学形式,并非从属于散文。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史,没一种文体的形成和产生不是经历了不少人的努力,在这些耕耘者中,柯蓝已经成为散文诗界的领袖人物,并得到大众认可。由他倡导成立的中国散文诗学会成立20多年来,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举办了多次“改稿笔会”、“同题散文诗”创作会、“散文诗朗诵会”,创办“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柯蓝在散文诗创作实践中,开创了“联组体”、“同题体”、“政论体”、“报告体”、“旅游体”等散文诗新形式,并提出“载体论”,如摄影、绘画、雕塑等,让散文诗与其他艺术相结合,从而刷新了中国散文诗的面貌。他始终坚信,我国散文诗只要做好打假规范工作,只要做好团结、普及工作,就会出现散文诗的一个有一个春天。于是他首先提出了散文诗要走朗诵之路,他不畏年老体弱,并为此奔波了多年,使我国的散文诗朗诵在全国各地展开,步入了春天。柯蓝要求散文诗界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文艺“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各种文艺流派,以“普及、扶持、研究、发展、振兴”散文诗为己任,壮大散文诗队伍,为中国的散文诗发展而努力奋斗,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尽绵薄之力。
      在柯蓝诞辰99周年之际,编者从他生前为老、中、青作家们的著作撰写的序言中,编选其中的五十五篇结集出版,为此,也寄托着一份敬仰、一份感念......
                                                            

                                                  注:《柯蓝序言集》2019年11月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 马金星)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相关文章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