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莫让粗鄙网络用语“搅得满锅腥”

  核心提示: 言 白 【事件】 2016网络用语以正能量为主,但不雅用语依然存在 【观点】 网络语言鲜活生动接地气固然重要,但也不应随心所欲、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 “2016我一个吃瓜群众,年初就给自己定了...

言 白


【事件】 2016网络用语以正能量为主,但不雅用语依然存在

【观点】 网络语言鲜活生动接地气固然重要,但也不应随心所欲、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


    “2016我一个吃瓜群众,年初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要用尽洪荒之力,也不能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相信,有老司机,有这么多厉害了我的哥,什么葛优躺、辣眼睛,什么蓝瘦香菇一切全是套路。”日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评选结果揭晓,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等悉数出炉,在“汉语盘点2016”仪式现场,一位业界专家用这样一段话将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串联在一起。

今年十大网络用语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息,反映了人们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诙谐笑对的乐观心态,这是中国不断加强网络生态建设的可喜成果,也从侧面折射出中国网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十大网络用语展现了2016年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多元化,可谓满满的正能量。
    近年来,网络用语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在年轻人群中广为流传。数以亿计的网民敏锐地观察着社会发展,并将内心的喜怒哀乐以网络用语的形式传递给社会,涉及社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动鲜活,已经逐渐成为社情民意的风向标。网络用语或以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呈现,或作为歌词融入流行音乐中广为传唱,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用语。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扩展了汉语言的词汇,也丰富了汉语言的表达形式。
    纵观中国语言发展史,汉语始终在发展之中不断变革,并在变革之中不断完善,且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白话文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迅速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白话文的广泛运用使当时的文学创作摆脱了文言文不够通俗、与现代生活脱节等缺点,给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对新思潮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具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如今,网络用语的不断涌现虽然与白话文运动不能简单类比,但又何尝不是新时期汉语言表达快速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呢。
    在肯定网络用语积极作用的同时,网络用语中存在大量较为低俗的粗鄙词语和对汉语言的“滥用”行为也不可忽视。典型的问题,有成语词汇随意篡改、中外词语肆意混搭、错字别字乱用等,这不仅对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误导,也是对汉语言文化的一种污蚀。前不久,有媒体报道,郑州一名四年级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尼玛,见到他这个‘屌丝’样子,我也醉了。”家长见状告诫他改正时,却遭到他的反驳:“这不是骂人的话,你们大人想多了。”笔者以为,假如任其自由发展、不加约束,张口即是如此的“习惯用语”,势必会导致社会不良风气的滋生,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将受到负面影响。而且,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大量外国人加入学习汉语言的行列,如果不良网络用语大肆泛滥,必然会对汉语言向世界的有效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改变甚至扭曲外国人对于汉语言的理解和认知。
    2015年6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生活中的脏话变形、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英文发音音译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网民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笔者认为,网络语言鲜活生动接地气固然重要,但也不应随心所欲,更不该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因此,有关部门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维护汉语的规范使用、公序良俗和文化品格,尤其在教科书、政府公文、主流媒体报道等信息传播中更要审慎使用网络用语,杜绝那些粗鄙的网络用语招摇过市。

    一时流行的网络用语随着时间的流逝难免会淡出人们的视线,今年依旧会有新的网络流行语出现,而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在吟诵楚辞汉赋、唐诗宋词,通过这些优美的语言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千百年前古圣先贤的家国情怀、人生感悟、处世哲理,体悟他们留下的字字珠玑。回望汉语言发展历史上的足迹,回味那些消失的和留存下来的语言形象,或许,我们能获得更多启发,从而自信前行。


                                                                                                                          (编辑 王霞)

 来源:中国文艺网
相关文章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