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别乱贴“艺术”和“商业”的标签

  核心提示:别乱贴“艺术”和“商业”的标签...
张 成
 

  电影圈有个现象,只要某部新片上映,宣传上总要贴上标签,或为“艺术片”,或为“商业片”,常常互为排斥,好像说“艺术”就是高雅,说“商业”就不“艺术”。其实,这二者的区别,并非那么“泾渭分明”。
 
  在某电影网站“即将上映”一栏的电影榜单中,从美国引进的西部片《被解放的姜戈》的期待人数竟有五万之众,反观榜单中的其他影片,期待人数能过四位数的已经算高的了。为何一个在美国束之于艺术片货架上的电影,在中国会引来这么大的期待值?它会创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票房奇迹吗?目前不得而知。但回顾近几年在国内热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盗梦空间》等好莱坞影片,不难发现所谓的“艺术片”、“商业片”归类对这些影片并不好使,有的甚至在几近零宣传的情况下爆卖,这是件值得深思的事。
 
  其实,艺术片是个无法精确界定的概念,它是该以制作公司的定位算,还是该以发行机构的方向算?它是该以创作者的偏好确定,还是该以放映院线的取舍确认?它是该以电影史学的概念划分,还是该以电影类型来区分?国产电影的早期经典《太太万岁》《乌鸦与麻雀》,国外的《公民凯恩》《惊魂记》均是当时影响很大的商业片,但显然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些都是艺术片;曾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最开始也是在美国的艺术院线上映,但最后却成功地“杀”进商业院线,而功夫片在华语影坛更是清晰明确的商业片类型。甚至最近票房火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电影特质也在艺术片的范畴。
 
  此外,在国内影评人magasa看来,艺术片和文艺片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清晰的“商业模式”,引进一些与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外观”上差异明显的外国影片,后者是华语电影独有的称呼,来源于香港,是对非武打影片的统称。王家卫的影片在国际上被定位为艺术片,在国内被定位为文艺片,他的作品算是对两者较好的结合,事实上,他的影片商业回报率很高,又可算作商业片。
 
  由此看来,“艺术”和“商业”的标签对国产电影营销乃至创作都是一种作茧自缚,同时,这种分法对引进的电影并不适用,在起跑线上便差了一截,这又何必?艺术和文艺在华语影坛的潜台词往往是“拒绝迎合商业市场”,可正如前所说,艺术电影在国外也是一项正经生意,除了前面提到的美国有自己的艺术院线,艺术片的大本营欧洲更是制作、发行、放映一条龙,产业链非常成熟。由此看来,在没有配套产业流水线的情况下,盲目地区分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是不科学和不理性的,毕竟,专业、理性的投资人是不愿意投资不赚钱的电影的。
 
  那么,艺术和商业的矛盾和研究价值在何种语境下才成立呢?笔者认为是在电影本体和社会话语的综合范畴内,一个典型案例是《无间道》与据此翻拍的美国版《无间行者》,同一个场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折射出东西方两种迥异的思维方式。以陈永仁和刘建明在天台上摊牌的场景为例,陈永仁缓慢地拔出了刘建明的枪,两个人引而不发地谈判,当陈永任用手枪指着刘建明时,场景迅速地拉为大全景,个体的动作显得微不足道,紧张的情绪迅速地变淡。而美版的“陈永仁”则是暴揍“刘建明”,激烈对话、肢体动作大开大合,正义方“陈永仁”表现得狂躁,反方“刘建明”则被打得满脸是血,整场戏非常滑稽,并且少了回味之处。前者潜在的社会话语是,双方的恩怨情仇在一条无间路上都不再重要,身份的迷失才是关键的;而后者则是不管双方是否正义,两人都像是两个小丑。但两部影片都在各自的语境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总之,研究艺术片和商业片的矛盾,焦点对不准是作茧自缚,对准了,则是破茧而出。
 
                                                                  (编辑:文心)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