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收藏不需要“大师” “鉴定大师”为利而往...
冯智军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大师;可是更有人说,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大师,特别是在收藏圈里,“大师”更是随处可见,自称“鉴定大师”,或冠名以“鉴定大师”的人,已经近乎泛滥。而且似乎已经形成一股风气,逢人便是“大师”,动辄就是“鉴赏家”,唯恐不以此相称就不足以彰显其尊贵。故而玩点收藏的、有些资历的就能称为“大师”,从而诞生了漫天飞舞着“大师”的奇观。
但蒙此所赐,“大师”这个名号,慢慢演变成一个让人生厌的称谓。一件珍品被藏家送至仰慕已久的“大师”那里做鉴定时,却被告知是赝品,无奈低价转手后,其再次现身时,已被高价拍出。一件本是拙劣的仿品,被“大师”点石成金,一纸鉴定证书加身,摇身一变成为珍品。收藏圈充斥了靠卖鉴定证书为业的“大师”,其含金量虽低不可信,却市场不小。如此“大师”,对收藏而言遗祸久远。
那么此类“大师”又是缘何如此得宠?究其根本,是当下的收藏渐渐由把玩转为炫耀,由投资转为投机。而且一个个捡漏、暴富的故事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进而越来越多的人和资金进入这个领域。
这种火热,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收藏鉴定会,引得“大师”今天北京明天上海后天香港地周游。特别是近些年应运而生了众多鉴宝类节目,可惜的是,很多节目往往成了“大师”扬名之地,甚或是取财之所,从而信口开河地吹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负责任地评点各类藏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勤奋的“大师”们为名为利地忙碌着,推动着“收藏”市场的“繁荣”。
不知道是收藏催生了如此多的鉴定大师,还是大师们推波助澜了收藏之潮,但眼下愈来愈火的收藏,却离收藏是愈来愈远了。故而,一个投机的收藏市场,需要众多的“大师”来吹捧。但真正的收藏,不需要“大师”。
(编辑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