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科汝
近日,在安徽省亳州石河镇赵营村,本应是一派麦浪金黄、丰收喜悦的景象,却因一起收割机压坏西瓜苗的事件,让人心头蒙上阴影。外地收割机司机在辛勤劳作时,一个无心之失,压坏了两颗西瓜苗,竟被村民索赔1200元,最终虽在中间人的调解下,以500元赔偿收场,但这一事件背后暴露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从这起看似平常的赔偿纠纷中,不难看出一些百姓在处理问题时的狭隘与短视。两颗西瓜苗,即便考虑到未来的收成预期,索赔1200元也实在是狮子大开口。这不仅是对收割机司机劳动的不尊重,更是一种过度维权、近乎刁难的行为。可面对这些情况,派出所仅仅进行调解,不严肃处理,无疑是在助长这种不良风气。这会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更加肆无忌惮,让老实本分的百姓遭受更多的不公。
在农村,邻里乡亲本应守望相助,在这样的农事大忙时节,更该相互体谅。可如今,却因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甚至不惜破坏乡村应有的和谐氛围。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当地的营商环境,更让外来的劳动者感到心寒,以后谁还敢来这里提供服务?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类似老百姓欺负老百姓的现象并非个例。在小麦收割时,有人在麦地里放钢筋棍,损坏收割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矛盾纠纷,而是故意破坏生产的恶劣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利益。长此以往,乡村的公序良俗将被破坏殆尽,法治的威严也荡然无存。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乡亲们之间的团结互助。我们必须认识到,“百姓欺百姓”的行为,损害的是整个乡村的利益,阻碍的是农村前进的步伐。一方面,村民自身要提高素质,多一些理解与包容,遇到问题理性沟通,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矛盾;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于破坏生产、恶意欺人的行为,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调解层面,而要依法严肃处理,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乡村环境,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在这片土地上安心耕耘,收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
(编辑 王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