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旷野种满星光
——记《泉香心语》与读者《面对面》的心灵之约
站在北大纵横与读者《面对面》的舞台上,台下闪烁的目光让我恍然间回到五十五年前那个趴在煤油灯下的夜晚。那时田字格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竟在岁月的滋养下,长成了今天这本29万字的散文集《泉香心语》。此刻,我与各位文朋诗友相聚于此,共享这一片用文字织就的绿荫。
一、煤油灯下的文学初梦
记忆深处,四年级的那个夏天,浙江女知青庄老师住进了我家。每当夜幕降临,土炕上那盏煤油灯便会投下温柔的光晕。她笔下的文字仿佛带着魔法,“雾气像被揉皱的棉絮,粘在竹叶上,又顺着叶脉滑进泥土里”,简单的语句,却让平凡的事物有了鲜活的心跳。
在她的影响下,我鼓起勇气将自己写的《小狗阿黄》递给了她。至今仍记得她眼中闪烁的光芒,她笑着说:“桂珍,你写得很棒,写作最重要的是真心。坚持写下去,有一天你就成了文学家了!”那时的我或许还不懂得这句话的分量,但从那一刻起,一颗文学的种子,已悄然埋进了心底。
二、在生活褶皱里生根的文学之路
两岁失母的伤痛,求学路上的颠沛,两次自杀的绝望,几度辍学的无奈……这些旁人眼中的苦难,于我而言,却是取之不尽的写作矿脉。在喂鸡的清晨,我会留意老母鸡抱团取暖的温馨;在自留地除草时,会记录下蝈蝈虫的调皮模样;哪怕是在辍学难过的日子里,日记本也成了我倾诉对校园渴望的港湾。
有人问我,经历了这么多苦,为何还能写出温暖的文字?我总会回答:“因为苦难是土壤,而文字是从裂缝里长出的花。”就像《醉雪》的诞生,源于那个雪夜,钻机上的积雪如奶油裱花,被风一吹,碎成银箔,扑在石油工人护目镜上的场景,那雪的美与石油人的坚毅,瞬间点燃了我的创作冲动。
而《我的四个娘》则承载着我对母爱最复杂的情感。养母特别的爱,让我又爱又痛,两次自杀逃避逼婚,却始终忘不了她在门口等候的身影,以及灯光下为我做棉衣的温暖。这种撕心裂肺的痛与情不自禁的呵护交织,成为我记忆里最动人的悖论,也成就了这篇荣获全国情感散文大赛一等奖的作品。
我偏爱散文,因为它像一条自由的溪流,能让灵魂在文字里自由呼吸。在《泉香心语》的五个篇章里,“爱的呢喃”记录着我与夫君齐殿峰先生的爱的絮语;“亲情悠悠”饱含着对四位母亲的绵长思念;“岁月剪影”里有我与发小在麦田里的欢乐时光;“文学浪花”是我与灵魂的对话;“山川旅痕”则是我用脚步丈量出的诗行。
三、六十六朵散文的心事
《泉香心语》这个书名,藏着我的双重身份。“泉香”是亲生父亲给我的乳名,带着山野清泉的清甜,也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心语”是我在网络世界的化名,藏着对文字的赤子之心。这六十六篇散文,每一篇都是我与生活的深情对话,是对爱人的承诺,对亲人的眷恋,更是对文学的执着。
在“爱的呢喃”中,我与夫君的婚姻生活被写成了烟火里的情诗。珍珠婚时写的《让我陪你慢慢变老》,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你研墨我添茶”的日常点滴。读者的那句“在你们的故事里,我看到了爱情最本真的模样”,便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亲情悠悠”里,《我的四个娘》讲述的不仅是我个人的命运,更是一代人心底的母爱拼图。而《母子情深》则记录了儿子从叛逆到成长的过程,那是所有母亲都曾经历过的牵挂与无奈。
“岁月剪影”中,《我身边的大国工匠》让我懂得,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的倔强。“文学浪花”里,我在与作者的隔空对话中,触摸到了文学的温度。“山川旅痕”下,每一次旅行都是灵魂的失重与回归,就像在西藏布达拉宫的红墙下,我感受到了信仰的重量。
四、照亮我的生命星光
在文学这条路上,我从未独行。夫君齐殿峰不仅是生活伴侣,更是我的“第一读者”。每当我为一个句子辗转难眠,他总会默默泡好玫瑰茶;当我因灵感枯竭烦躁,他会用一束洋桔梗为我带来慰藉;当我想要出书留念,他义无反顾地出钱出力。他就像一艘摆渡船,载着我在文学的海洋里航行。
胜利诗词学会的王晓义会长,是我的“文学引路人”。他那句“不要怕写得不够好,要怕写得不够真”,让我放下了雕琢的执念,学会用真心拥抱文字。《东方散文》憨仲总编则是我心中的“中国保尔”,他拄着拐杖跋涉二十万公里,汗透重衫仍坚持记录的身影,教会我真正的写作,要像胡杨一样,把根扎进生活的深处。
还有85岁高龄为我的文集创作书法并装裱的李天龙老先生,为《泉香心语》出版献计献策的文朋诗友,匠心打磨的编辑,以及北大纵横与读者《面对面》栏目的负责人马金星老师、王璞老师、陈保辰老师、柴金龙导演和不惜牺牲端午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前来参加与读者《面对面》活动的文学朋友、公益志愿者……你们的目光,就是照亮我文字的星光。
五、分享会上的思想碰撞
在这次分享会上,马金星老师现场给予了我宝贵的创作指导。他说我的故事最打动人,就像鲜花即使不艳丽,也自有香气,而假花再漂亮,也缺少灵魂。他鼓励我深入挖掘自己的人生经历,将其写成小说。文友刘瑞春老师、李荣笙老师也纷纷给予表扬,他们说我的分享让他们得到了文学启蒙,甚至燃起了开启文学创作的冲动。柴金龙导演更是表示,我分享的故事精彩至极,完全可以改编成电视剧。
分享会现场,爱人齐殿峰一直陪伴在我身边,还为大家唱歌祝贺。他的歌声里,满是对我最坚定的支持。会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共进晚餐。几杯啤酒下肚,气氛愈发愉悦。我们谈文学,聊健康,畅想诗与远方,文字与烟火在此刻完美融合。
六、六十岁的新起跑线
站在六十岁的门槛上,我常想起尼采的话:“与最美的事物倾心相见,才不负生命一场。”对我而言,最美的事物,便是与文字相伴的时光。退休后带孙的日子虽然忙碌,却也让我发现了新的创作源泉。小孙女奶声奶气的“奶奶”,爱人在厨房忙碌的背影,阳台上多肉植物的新叶……生活从不缺乏诗意,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未来,我有四个心愿:一是继续书写“隔代亲”的温暖,记录小孙女的成长点滴;二是深入油田一线,描绘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图谱;三是开通读者信箱,每周与大家分享写作心得。四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因为我始终相信,文学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一群人的灵魂共振。
亲爱的朋友们,《泉香心语》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你翻开这本书时,愿你能在文字中遇见那个趴在煤油灯下的小女孩,遇见在油田风雪中奔跑的女工,遇见在珍珠婚纪念日里微笑的妇人——那都是我,也是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你。
人生河海,愿你我都能成为自己的灯塔,在文字的旷野里种满星光。让我们以笔为舟,在文学的长河里,共赴一场永不落幕的心灵之约。
2025年6月1日清晨于北京圆山宾馆
(编辑 马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