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景小勇 图为新型音乐会国潮雅读《乐·界》剧照。 景小勇供图 延绵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丰厚滋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
景小勇
图为新型音乐会国潮雅读《乐·界》剧照。
景小勇供图
延绵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丰厚滋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要求,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国有文艺院团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排头兵”,有责任也有义务以传统文化为根脉,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我们在创作中遵循艺术创新理念,以自觉的使命追求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加强对艺术作品的传播能力建设。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植根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积淀了丰厚的艺术资源。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源头,可以从1962年成立的东方歌舞团、1952年成立的中央歌舞团,一路向前追溯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从《白毛女》到《荷花舞》《孔雀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独有的神韵和风采。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持续推出了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舞蹈诗画《国色》撷取中华文化精粹,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青花瓷、茶道竹韵、江岸油纸伞、旗袍、书画、中医、昆曲等经典元素,让观众流连在中华五千多年文化的长河中。舞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以打击乐演奏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中国生肖文化进行深层解读。从序幕《丑牛牧野》到尾声《辰龙归元》,在四季更迭中表现气势恢宏的历史进程、展现中国千年文脉传承。新型音乐会国潮雅读《乐·界》则以现代音乐为语言、“十大雅事”为主题,以时尚的视角、现代的创编手段解读传统文化,展现“音乐无国界,天下共知音”的广阔胸襟。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是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学优势、增强文化自信、滋养人民和滋养世界的舞台艺术实践。
这些作品的诞生过程,也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不断推动艺术创新的过程。
以近来备受关注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例。《只此青绿》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进入千年前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深入探查画作形成的篆、绢、颜料、笔、墨等工艺的产生,古往今来的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的古典美学交相辉映,传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的崇高敬意。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别出心裁,从画作的成型工艺入手,将其演绎为一幅国之工匠的人文画卷。剧中描绘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恳恳的工匠形象,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正是由这些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舞剧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为时代背景下的文旅融合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涵。
在创作手法上,《只此青绿》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引发当今创作者对于戏剧本体的思考。作品打破舞台上常规的线性叙事手法,选择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超越古今的内心情感,也更突出“舞蹈诗剧”的诗化色彩。在舞蹈编排上,作品较多运用“颗粒状”的动作连成舞蹈句子,形成与众不同的质感、风格、韵味和舞蹈语汇。
在审美风格上,作品传达了《千里江山图》中表现的宋代清雅的审美志趣,服饰和道具突出淡雅、简约的“理性之美”。舞台画面通过“出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从不同角度引领观众感受传统绘画之美。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特性和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只此青绿》首演3场就成功“破圈”、首轮巡演未半便引发热议,其成功不仅因为创新性的艺术表达,也得益于创新性的传播手段。而这两者,又都源于制作理念及模式的创新。《只此青绿》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共同出品,在学术、创作、推广等方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首演前后,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头条文章阅读量超500万,人民网媒体矩阵发布内容累计曝光量超过2.47亿,其中,多条微博话题采用年轻化语句表达,阅读量均超过1000万。2021年12月31日,作品以舞段形式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播出时间段内,实时在线观看观众达1.8亿。播出7日后,该舞段单条视频观看量达320万以上,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6500万。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只此青绿》选段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节目一经播出,相关话题便开始频繁登上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的热搜。节目中高难度的“青绿腰”也成功出圈,引发了一大批专业舞者和爱好者的模仿和挑战。
此外,《只此青绿》充分发掘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人民网在海外平台的多元化媒体宣传,初步在海外市场上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中国日报》通过报网融合的形式推送相关内容,获得超过6000万的阅读量。巡演期间,一共以9个外文语种发布海外报道数十篇,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讨论热潮。
中华璀璨的文化犹如一条奔涌的长河,需要不断注入活水方能奔流不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同一幅浩浩荡荡的历史长卷,需要不断描摹书写才能更加绚烂多彩。“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文艺工作者应顺应互联网时代艺术创作生产的发展方向,推动资源转化和效率提升,着力创作推广体现国家水准民族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者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7日 20 版)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