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恩师欧阳中石忌辰一周年之际
赵连甲
与恩师欧阳中石先生最后一面,是去年国庆节长假期间的10月6日。那天,是学生刘春艳开车陪我去北京八大处的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病房去的。这一次的探视,因正值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再加之先生病情危重,所以,我们只能在病房外间的门口远远地张望,没能与先生近距离接触,三五分钟后,我们只好告辞,听说张师母也在二楼病房住院,我们又上到二楼的病房,探视了张师母。随后,离开了康复医院。一个月后的11月5日,已离京来到了海南陵水的我,从新闻中得知先生已经离世,张阿姨在先生去世前的十几天前就已故去,夫妇俩人在一个月里先后驾鹤归西,我们师徒之间的最后一面竟成永诀,令我唏嘘不已!
在海南陵水,我夜以继日撰写了一篇缅怀文字,投给《人民艺术家网》,恩师的遗体告别仪式,由于路途遥远,我未能参加,但《人民艺术家网》媒体上,在刊发中石先生讣告消息的同时,也一并刊登了我的缅怀文章《中石先生,学生有话对您说》的长文,算是对未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我的心理安慰。对此,我一直对贵刊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去岁感怀时。不知不觉中离开中石先生一年了。伤心和落泪是对逝者的离情别绪的炽热表达,但并非积极的方式,对恩师的最佳报偿,莫如继承先生的遗愿,把书法事业接过来传下去。欧阳中石先生是改革开放后书法事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他是在高校开展书法正规教育的探索者、奠基者,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书法艺术家,而且是一位对传统文化、书法文化有真知灼见的理论家。同时也是国粹京剧奚派名家,艺压群雄。他为人谦和,待人诚恳厚道,爱徒如子,人品一流。堪称德艺双馨,书戏双盛,是新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师。作为他书法的入室弟子,我只能谈一点在书法方面的粗浅见解,供同道们参考。目前,习总书记做出了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书法、美术等传统文化复兴,我们后学者要用实际行动响应落实习总书记的这一重大部署,在中石先生开创的大好局面中做出传承书法的有益的探索。我个人浅见,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必须要有相适应的手段和方式,什么方式呢?就是老祖宗一直在用的,而且是到了近现代才废除的“私塾”教育,西方的学校的大拔轰的教学是不适合培养传统文化艺术人才的。如何把“私塾”教育再找回来?如何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对接,这是教育部门应该研究的问题,要把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就需要有合格的师资力量,这不是个小数字,怎样快速地培养出合格的书法师资,这是个极现实的问题,按照常规,按部就班地培养,显然远水解不了近渴,首先,要解决师资培养的生源问题,我的看法是,要在社会上广泛发掘生源途径,把那些有志于书法事业、有灵气、有悟性、对书法有兴趣的好苗子从社会中发掘出来,办班进行超常规培养,保质保量,充实到普通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中。再有,就是要重视我们的人文环境对于书法美的互动影响。多少年来,由于缺乏对的正确评价,使得丑书大行其道,大肆泛滥,造成美丑不分、以丑为美,颠覆了书法美的标准、底线,这是长期缺乏人文环境中书法美的影响和熏陶造成的恶果,一时半会很难纠正过来。我不能不遗憾地指出不,这是我们书法拨乱反正的一个沉重课题。必须要把书法美的追求放在首要位置,树立起人民大众都认可的书法美的标准,否则,就难于树立起书法的权威形象。
以上我讲的三个方面的思考浅见,也就是想向中石先生汇报的内容,遗憾的是先生已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弟子已无法得到您的答复和教诲,只能与众书友、关心书法事业的同行们交流切磋了。假如中石先生地下有知,他得知习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书法、美术等传统文化复兴作了重要部署,并阐明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该是多么地欣慰和喜悦呀!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