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综合 >> 内容

海韵: 平凡的军魂——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核心提示: 平凡的军魂 ——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海韵 一个多月前,在家乡人的微信群里看到一篇报道,说宝应有个94岁的老战士,曾是上甘岭上的神枪手,他在惊天地泣鬼神的上甘岭战斗中,与举国闻名的“...


平凡的军魂

——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海 韵




         海韵: 平凡的军魂——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一个多月前,在家乡人的微信群里看到一篇报道,说宝应有个94岁的老战士,曾是上甘岭上的神枪手,他在惊天地泣鬼神的上甘岭战斗中,与举国闻名的“狙击之王”张桃芳同在24军72师,并且其枪法也同样很厉害,在几十个昼夜的阵地坚守中,打死了很多敌人。他还三次见到过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其中一次是朝鲜战争结束后,被其215团作为优秀代表推荐去的。
  这个老战士名叫张长山,是宝应夏集苏雅人,1947年参军,1948年入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过三等功4次,四等功8次。
海韵: 平凡的军魂——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夏集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苏雅离我的老家很近,家乡出了这样的功臣,作为也曾在部队当过十几年兵的我来说,自然非常敬佩,同时也觉得很骄傲,于是就决定趁清明回乡扫墓之机,去拜访一下这位老战士,听他讲讲当年的故事。
      4月3日上午,细雨蒙蒙,我把汽车开到了他的门前。他的女儿把我引进了他的房间,老人从床边站起来与我亲切握手。那手虽然苍老粗糙,却是很温暖的。
      几句问候语后,我扫视了一下老人居住的房间。这个房间大概有五、六个平方,正面有一张旧式的书桌,书桌上摆放着两个“光荣人家”的牌匾,下面堆放着鞋子、衣服、水桶、塑料袋等各种杂物;没有粉刷的水泥墙上贴着一张县人民政府赠送的挂历,挂历的右上角斜插着一面党旗;紧挨桌子的一头是一张90公分左右的小床,床上铺着很旧的被单,被单上是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旧被子……
        一个90多岁的老人,一个为祖国和人民立过那么多战功的老战士,就住这么简陋这么狭小的地方,江苏网报道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事实?一丝怀疑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按照我的想象,1947年就参加革命的,应该算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应该相当优厚,而他怎么会这样呢?
  带着疑问,我开始对老人采访。
  “你是什么时候参军的?”
  “1947年9月,当时我十八岁。”
  “怎么会去当兵的?”
  “主要原因是当时看了淮剧《三世仇》,看到恶霸地主太欺负穷人了,把穷人抓进监狱,逼得穷人卖儿卖女,上吊自杀。所以就热血沸腾,要为穷人报仇雪恨,这样就加入了解放军。”
  “你父母怎么会同意的?”
“我的爷爷就曾是党的情报员,父亲也一直为党做事,我加入解放军,父母自然会赞成。”
  “你开始是在哪个部队?在这个部队打过仗吗?”
  “我最早参军的部队是宝应团,一去就分在特务连。在这个部队打过好几仗,打过陆庄,打过氾水,打过临沂,还打过其他地方。当时的主要作战方式是游击战,作为一个特务连的战士,少不得要做摸清敌情,干掉岗哨等等的事情,少不得要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承担最危险的任务。”

  “淮海战役你参加了吗?”

海韵: 平凡的军魂——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参加了呀。当时国民党军的黄维和杜聿明部队被解放军围困,蒋介石派了两个兵团去增援。为了不让敌人的救援得逞,省军区派我们赶到安徽蚌埠去阻击。我们用了44个小时,从氾水赶到蚌埠大桥,在那里会同兄弟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较量,最终取得了胜利。”
  说到这里,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看到了淮海战役胜利后的情景。
  “渡江战役你也参加了吗?”
  “是啊。当时我们是从长江中游的铜陵渡江的,渡江前我们72师的215和216团先攻打敌人在江北的江防桥头堡土桥,拿下土桥之后才开始渡江,渡江后先在郎溪一带作战,之后又追击逃敌,直取杭州,最后打到福建,在福建山区剿匪。
  “抗美援朝你是在上甘岭作战的吗?”
  “是啊!”
  “我看有关资料介绍说,上甘岭战役是15军和27军打的,你们24军怎么也去了上甘岭呢?”
  “上甘岭战役应该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是15和27军打的,规模比较大,流血牺牲的人也最多,下半场是我们在那里坚守阵地。我们24军是1952年9月入朝的,开始是在朝鲜的东海岸元山港地区与联合国军作战,年底时移师到朝鲜的中线接替27军守卫上甘岭。那时正是隆冬季节,气温低到零下40度。我们在那里与美军和韩军展开攻防战。因为上甘岭一带两军阵地交叉,敌我距离很近,因此经常爆发激烈的战斗,经常出现敌人白天攻占我表面阵地,夜间我们又依托坑道夺回阵地的情况。作战规模一般不大,都是连排级的,正因为如此,我的枪法好就发挥了作用,冷枪冷炮就有了用武之地。1953年7月,我们参加金城反击战,取得了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
   “你的这些经历可有什么……纪念物品吗?”我的本意是想问他讲的这些东西有什么证明,怕刺激老人,所以就改成了纪念物品。
  听我这样问,老人拿来了一个蛇皮袋,先从里面拿出一个锈蚀的搪瓷杯,杯子的两边有几个鲜红的大字,一边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边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接着老人又从里面拿出一套黄军装,上装的左胸处缀满了纪念章,有“淮海战役纪念”的,有“渡江胜利纪念”的,有“抗美援朝纪念”的,等等,我数了一下,一共7块。
海韵: 平凡的军魂——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袋子里还有什么宝贝呢?”我帮着老人从蛇皮袋里拿出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包裹着的东西。
    “这是孩子们为我从县档案馆复印回来的档案资料。”
我打开资料一张张看下去,越看越受震惊,越看越升敬佩之情,越看越因自己怀疑而脸红:原来江苏网报道的以及老人刚才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啊!
    一张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日填写的《干部登记表》上写着:“三等功二次,四等功十二次”。另一张一九五四年元月十七日填写的《干部简历表》上写作:“入伍后作战次数十二次”;“一九五一年后三等功四次”。还有一张《复员建设军人登记表》上写着:“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在朝鲜带领全班完成任务受通报表扬一次”。
    至于他入伍后的经历也在有关的登记表上写得明明白白,确实是1947年9月入伍,开始在宝应特务连,后来到二分区五团二营五连,再后来是到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六团三营八连当副班长,再后来在该团当班长,再后来到二一五团当见习副指导员,再后来在该团当副排长;1954年7月,军委汽车拖拉机学校,学员;1955年,复员。
有一份他所在的二一五团七连对他的鉴定,也可以让我们见其在部队的表现:
    “该同志入伍后表现对党忠诚老实,思想纯洁,立场坚定,能经得起残酷情况下的考验……在战斗中表现勇敢无畏……先后立四等功十二次,三等功三次,入朝后三等功一次。
    该同志在艰苦环境中,表现高度的吃苦耐劳精神……驻军和平环境能经得住考验……在残酷情况下能站稳立场,并能教育动摇分子。”

   海韵: 平凡的军魂——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看完以上资料,我就在想,既然他在炮火连天的岁月出生入死又战功累累,为什么现在是这样的境况呢?他复员后又做了些什么呢?
    “你从部队回到地方以后是干什么的呀?”
    “开始是在夏集区苏雅乡做团支部书记,后来做党支部书记。当时正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再后来又是搞大跃进运动。我就带领大家走集体化道路,搞水荡改造,搞深翻,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这期间我很年轻,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样样事情都带头干。组织上看我表现出色,就把我调到颜庄去当支书。当时颜庄那个地方社会治安比较乱,调我去的原因是上面认为我工作有魄力,想叫我好好整治一下。我去了以后采取了一些措施,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但还是有不少问题,因为当时的人生活都很困难,自然灾害正在发生。我在颜庄时还帮公安部门破获了一个杀人案。当时潼口寺的一个和尚被杀了,公安部门查了很多天都找不到线索。我因为对周边的情况比较了解,知道哪些人是不三不四胆大妄为的,就一家一家的走访。走到第三家时,看到一个人睡在床上,就提出要跟他借个火柴抽烟,那人抬起头往灶头上指时,露出了额头上的血迹。于是我就向公安报告,一查人果然是他杀的。 
    再后来我支书就不干了,回到苏雅,当过生产队长,干过各种农活,看过集体的鱼塘,等等。其中看鱼塘一看就是很多年。看的鱼塘被乱坟岗包围,共有106个坟头,夜里经常有各种声音怪叫,村里没人敢去看,鱼经常被人偷,我去了之后,为了抓住偷鱼的人,睡在浪尸棺材里,终于把偷鱼的抓住。抓了几次以后就没人敢去偷了。”
      老人说到这里,村子里有个上了年纪的男人走了进来,看我与老人聊天,就插嘴说:“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张大胆,他干的事都是我们大家不愿干,不敢干的!”
    “是吗?还有什么人家不愿干不敢干的事他也做呢?”我向村子里来的那个男人提出这个问题。
    “比如,给人家已故的人穿衣服,帮助人家料理丧事等等,这个谁敢干谁愿干啊?他总是给人家忙前忙后的,而且从不拿人家一分钱。有个青年男子,老婆死了,娘家人要他捧骨灰盒子,可是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年青人是不能捧的,因为他以后还要再重新娶媳妇呢。他不忌讳这些,主动代那个男子把骨灰盒捧到了坟上。”
      说完这些,那个村子里的人又夸赞道:“老张可是个好人啊,他在我们这里不知做了多少好事呢!他为人正直,爱说公道话,村子里有什么矛盾,人家都喜欢找他来评理协调,他也不拉偏架,帮助人家解决了很多纠纷。他还跳河救过人……他这个人啊,做的好事说不完!”
    “你的老伴呢?”我把目光投向老人。
    “她早就离开人世了,那年她才29岁,我33岁。”
    “之后你就没有再找人吗?”
    “有许多人劝我再找,我哪能找啊?!当时丢下四个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3岁,这四个孩子要吃饭要照顾,为了他们,我只能把光棍一直打下去。再说,我经济上也不允许。”
海韵: 平凡的军魂——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你经济上怎么会不允许呢?国家没有钱给你吗?”
    “国家是有钱给我的,以前是每月25元,后来慢慢涨到几百元,到去年是1662元,现在是每月2303元。”
    “怎么会这么少呢?”
    “我也不知道,上面说是按照50年代退职人员的标准发放的。”
    “你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是你的房子吗?”
    “不是!我没有房子,这个房子是我小女儿的。”
    “怎么会无房呢?”
    “本来是有个房子的,前年搞风电拆迁,把我的房子拆了。”
    “拆了之后没有给你安排新房子吗?”
    “没有。补贴了几万元钱。

    “你这样不是吃亏了吗?”

海韵: 平凡的军魂——对话一名立了16次战功的老兵

    “我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吃亏。当年跟我一起当兵的战友有许多都牺牲了。我自己也曾两次被子弹擦伤,一次是在肩膀上,一次是在大腿上。如果当时子弹稍微偏一点点,我早就去见马克思了,能活到现在就是福啊!许多人叫我去找政府要高点的待遇,说一个普通工人退休也能拿三、四千元。我不想给政府添麻烦,还是那句话,想想那些已牺牲的战友,就什么都想通了!”
    老人说到这里,嘴已经干得发白,我不忍心再问下去,于是就以“到吃饭时间了”为由,结束了采访。
返回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思考:一个为祖国和人民立过那么多战功的人对国家没有什么要求,不知吃亏为何物,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张长山这样的英雄人物的牺牲和付出,才有了我们国家今天的繁荣昌盛,我们在向他们投去敬仰的目光的同时,是否也该为他做点切切实实的事呢………


 



 


                                                          (编辑 马金星)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5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