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综合 >> 内容

高粱秆中的艺术大师--徐艳丰

  核心提示: 文/武瑞征 徐艳丰。 徐艳丰,1952年出生,永清县南大王庄人,因家贫自幼未上过一天学,却以执着的精神、聪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开创了高粱秸秆扎刻这项精美绝仑的民间艺术,1996年徐艳丰被...

 

文/武瑞征

 

高粱秆中的艺术大师--徐艳丰

徐艳丰。

 

      徐艳丰,1952年出生,永清县南大王庄人,因家贫自幼未上过一天学,却以执着的精神、聪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开创了高粱秸秆扎刻这项精美绝仑的民间艺术,1996年徐艳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的作品则被国内外专家誉为 “东方构成学的典范”,堪称“中国一绝”。几十年来,徐艳丰先后获得重大荣誉70余项。


      执着求索的乡村少年
      1952年8月,徐艳丰出生于永清县北关一个原本衣食无忧的家庭,1954年,他的生父去世,母亲陶伯萍独自抚养他们姐弟四人。苦苦支撑7年后,家中生活实在难以维继,母亲只得带着他们改嫁到娘家村南大王庄,继父名叫郑成忠。
来到南大王庄村后,一家人的生活稍有好转,但随着四个弟弟妹妹的相继出生,父母要养活八个孩子,生活再次陷入困顿,徐艳丰也因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望着同龄人背着书包上学去的背影,徐艳丰满心羡慕。
徐艳丰的生活就是每天拾柴打草,帮着父母做家务。一次,徐艳丰打草时经过村西敬老院的菜园子,见到看园子的高善福老人正托着一只蝈蝈笼子,用倭瓜花喂蝈蝈。高大爷手中的蝈蝈笼子由细细的高粱秆扎成,四方四正,结实漂亮,徐艳丰一见之下爱不释手,高大爷就把蝈蝈笼子送给了他,并教了他扎笼子的方法。徐艳丰回家后自己也动手扎了起来,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徐艳丰天生心灵手巧,经过几次尝试后,也扎出了同样漂亮的笼子,而且在此基础上,把单个的笼子增加成连在一起的两个、四个、六个,大人们看了也无不称奇。不久,最疼爱他的姥姥要过60大寿,身无分文的穷孩子也想送上一份珍贵的礼物,于是徐艳丰再次想到了高粱秆,经过反复试验,徐艳丰扎出了一盏高大精巧的走马灯。从此,徐艳丰对高粱秆扎刻更加痴迷。
      “文革”开始后,南大王庄村播放了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电影,如潮的人海、热烈的气氛没有引起徐艳丰的兴趣,让他震惊的却是宏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和广场。这个乡村少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气势恢宏的建筑,回家之后,他久久不能入睡,并突发奇想,“我能不能用高粱秆扎出一座天安门广场?”为了圆自己这个梦,徐艳丰挨村追着看这部电影,并细心记忆着广场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因为善于观察和学习,徐艳丰此时已经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中国传统木工中的榫卯技艺和六节稳固原理,经过一番琢磨,他基本构思出了扎制“天安门”的方法,但要做出这么宏伟 的建筑,需要大量的高粱秆。徐艳丰扎刻用的高粱秆来自当地一种野高粱,这种野高粱结籽很少,秸秆纤细,但极为结实,最适合扎刻。为了扎制天安门,徐艳丰常常跑出去十几里去找野高粱,有几次甚至被当作了偷高粱的小偷。此时的徐艳丰,已经开始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因为他身单力薄,生产队照顾他,让他和两位老人倒班看菜园。徐艳丰为了找高粱秆,常常忘了看菜园的事,结果有一次丢了许多西红柿,生产队长向他的继父告状。因为这样的事,徐艳丰没少挨继父的打,这一次打得更厉害,致使徐艳丰左耳听力严重受损,落下了终身残疾。
      继父、母亲严禁徐艳丰再做扎刻,他就搬到了小伙伴马顺家里,利用晚上时间偷偷扎刻,为了不给马顺家增加太多负担,徐艳丰晚上不开电灯,用捡破烂换来的钱买灯油,点着油灯扎刻。徐艳丰没有感到艰苦,反而乐在其中,常常彻夜不眠。为此,他的身体很快垮了下去,母亲多方求医,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病好后,徐艳丰痴心不改,再次一头扎进了高粱秆扎刻中。

 高粱秆中的艺术大师--徐艳丰

徐艳丰《山西应县木塔》。


      民间艺人的报国痴情
      从14岁到17岁,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69年,徐艳丰终于扎制完成了他的第一件巨型作品《天安门广场》,作品主体长1.1米,高与宽各0.5米,底座高1.5米,宽1米,长2米,共用了40多万节高粱秆,城楼、城墙、金水桥、华表……一应俱全,严格按实物缩小比例制作,而且城楼上的门扇还能开启。乡亲们见到这件作品后,在惊讶赞叹的同时,却怀疑他偷了队里的高粱。这些闲话传到继父耳中后,继父暴跳如雷,把“天安门”的底座踩烂,三皮带把徐艳丰打得晕了过去。幸好姥姥及时赶来,救下了徐艳丰和他的“天安门”。
      改革开放后,徐艳丰也迎来了他的春天。1982年,他的作品几经辗转被推荐到了河北省文化局,得到了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赞誉,被认为是极其难得的工艺美术精品,并把他请到石家庄当面交流鼓励。不久,徐艳丰的《天安门广场》被送往日本展出。展出结束时,作为最精美的作品,《天安门广场》被当作国礼送给了日本长野县博物馆。这件事,在徐艳丰的家乡成为爆炸性的新闻,人们对这个“不务正业”的青年农民开始刮目相看。
重新鼓起信心的徐艳丰又扎制了另一件大型作品四层《佛香阁》。《佛香阁》与《天安门广场》比起来,更加巧夺天工,更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与美。徐艳丰对自己的作品也非常满意。他想,《天安门广场》能够作为国礼送给日本,扎制更精美的《佛香阁》应该献给国家。但到哪献、献给谁呢?这可难住了朴实的徐艳丰,他想来想去,首都在北京,天安门又是首都的核心,那就到天安门去找吧。
从没去过北京的徐艳丰,背着他心爱的作品,自行车倒拖拉机,拖拉机倒长途车,长途车倒公交车,终于来到了他心目中的圣地天安门。眼前的天安门比他在电影中看到的更加雄伟壮观,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后,徐艳丰却不知道该去找谁。天黑了,无钱住店的徐艳丰就露宿在附近的街头。第二天,当晨练的人们看到他的作品时,无不惊讶赞叹。其中一名日本女子,当场就拿出一厚沓钱,要买下他的作品,徐艳丰却摇摇头说,“我不卖,我要献给我们国家”。
又经过一个露宿之夜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徐艳丰终于找到了中国美术馆,《佛香阁》被该馆收藏,徐艳丰实现了他的一片报国痴情。

高粱秆中的艺术大师--徐艳丰
徐艳丰《故宫角楼》。

      灾难之中的如潮温情
      徐艳丰的事迹及艺术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些鼓励让徐艳丰更加信心十足。他又先后扎制了《黄鹤楼》《故宫角楼》《宋代阁楼》《西安钟楼》《北京天坛》等大型扎刻作品。他所模仿的这些建筑,每一座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都蕴含着极其精妙的建筑技艺,徐艳丰却只是根据图片,看其外观,就能知道它们的建筑原理,并能一丝不差的以高粱秆再现,堪称一代奇才。他的作品赢得了工艺美术界与古建筑界两个领域专家的高度好评。
      徐艳丰本人和他的作品也获得了大量荣誉。1987年9月,他的作品《黄鹤楼》被中国对外展览中心选入“中国造型艺术展”,送往加拿大多伦多展出,后被加拿大收藏;1989年12月,作品《故宫角楼》在河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举办的河北民间美术展览中获优秀奖;1992年1月,受中国文化部之邀参加“庆祝中日友好20周年”活动赴日本文化交流;1992年10月,作品《故宫角楼》在北京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获特别奖;1996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7年4月至10月,携带作品随文化部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赴西班牙巡回展出;2001年8月,作品《黄鹤楼》在北京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山花奖民间工艺金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徐艳丰已经成为全国最顶尖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2001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举国欢腾,徐艳丰同样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他决心扎制一件更加精美、更为壮观的作品《天安门全景》。制作第一件作品《天安门广场》时,徐艳丰就用了三年多时间,这件作品规模和工作量都增加了数倍,徐艳丰不得不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地工作。第二年秋天,徐艳丰的身体彻底累垮了,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如果不能换肾,他的生命只能再维持两周时间。而换肾高达2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对于徐艳丰的家庭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看着家人为他焦虑,为他奔波,徐艳丰想到了自杀,他两次悄悄爬到顶楼的窗户旁,想纵身一跃,结束自己和家人的痛苦,但想到年迈的母亲和妻子儿女,徐艳丰最终选择了坚持。

高粱秆中的艺术大师--徐艳丰

徐艳丰《万春亭》。

 

      虽然家人多方筹借,但连透析的费用他们也不能承担,徐艳丰只能出院。在出院前,他想再见一见中国美术馆的老朋友们。就这样,中国美术馆的刘亚萍、马丽明首先得知了徐艳丰的病情,看到淳朴善良、一生不为金钱所动的艺术大师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模样,两位老师泪流满面,并提议为徐艳丰捐款。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各级媒体、各级文化部门都先后发起了拯救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行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着徐艳丰。曾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的高占祥,闻迅后也赶来探望徐艳丰。高占祥早就认识徐艳丰,对他的人品和才华都很欣赏,1993年他还曾经专门为徐艳丰组织过专家鉴定会,品评他的作品,并常把徐艳丰邀请到家中做客。见到高部长也来探望自己,徐艳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竟然失声痛哭了起来,温情的洪流彻底淹没了他。
      就这样,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徐艳丰成功实施了换肾手术。虽然日渐康复,但徐艳丰的身体却再也不允许他完成《天安门全景》这样的巨作了,无奈之下,他只能改做《飞云楼》作为奥运献礼。2008年,徐艳丰移植的肾脏排斥反应强烈,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又进行了第二次换肾手术。

高粱秆中的艺术大师--徐艳丰

徐艳丰《飞云楼》。


      徐艳丰总是说,“是党和国家两次给了我生命,我必须把秸秆扎刻这项技艺传下去。”因为他的身体已经不能再独立完成大型作品,他说服自己的女儿徐晶晶、儿子徐健放弃原有工作,专心跟随他学习扎刻。在换肾手术后,徐艳丰父子三人又陆续制作了《庆州白塔》《飞云楼》《应县木塔》《万春亭》《台儿庄城楼》等作品,并获得一系列大奖,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以及国际友人收藏。在他们父子三人的努力下,永清秸秆扎刻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艳丰的作品还被选入小学美术教材,成为中国美术的典范。近年来,徐艳丰父子又开始走进从小学到大学的校园,更广泛地传播这项堪称东方绝技的民间艺术,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成为它的继承者。

 

徐艳丰艺术简介

徐艳丰,男,汉族,1952年8月生于中国河北省永清,政协河北省十一届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政协廊坊市五届委员会特邀委员高粱秸秆扎刻民间工艺开创者国扎刻艺术大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高粱秆扎刻是一种以高粱秆为原料,以卡尺锥子小刀竹签等为工具,靠手工扎制大到各类古建筑模型小到蝈蝈笼子筷笼子等民间手工制作技艺
    高粱秆扎刻的基本特点:仿古建筑的特征;平衡稳定的物理特征;角度的几何特征;中国古建筑的观赏性特征;"六节稳固"(古建筑斗拱)的创作性特征。
    高粱秆扎刻用料考究,需选上乘的高粱秆,粗若拇指,细如钢针,扎刻工艺繁琐,高粱的品种直接影响了高粱秆的特点.东北的大头高粱太硬,本地的红帽高粱又太软,就利用杂交的方法取其钢去其柔,培育了"铁杆高粱"高粱的种植决定了高粱秆的粗细工艺上需粗细不等,种植株距就需要远近不一,从一寸到八寸不等.高粱成熟后取其长穗儿的一节收到家中日光晒干,后用卡尺分成60多种粗细不同的原料绑成捆分类保存确定作品,从画册上选择想要扎刻的古建筑图片,根据比例画出草图
    扎刻的基本技法 “在这里指锁榫。指用刀开槽,高粱秸杆要能够精密结合并构成古建筑的各种形式,必须采用类似宋代大木营造法的木制卯榫结构的方法。不用胶粘。其独特的需要榫卯用小刀来完成。 
开槽,六根秸秆每根要开槽,其深度是秸秆直径的一半;槽的宽度是秸秆直径的两倍。六根秸秆咬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卯榫接口,它既是扎刻工艺结构的基础,更是扎刻古建模型时斗拱的基本制作方法。掌握了六节锁扣的方法即掌握了扎刻建筑模型结构的基本技法。
    扎刻制作的主要过程:用事先开好槽的高粱杆攒制主架---制作排椽---制作脊---制作挑角---制作瓦垄---制作各层装饰。
高粱杆扎刻从形制、结构和制作程序等方面看,与中国古代建筑是一脉相承的,而这种材料制造的建筑模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被西方学者称赞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

 “徐艳丰扎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他的扎刻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 东方构成学的典范”,堪称“中国一绝”。几十年来,徐艳丰获各种荣誉七十余项。

1982年2月,扎刻作品《天安门》参加由河北省文化厅 中国美协河北分会组织的“河北省民间美展”获优秀奖。该作品被日本邀请随河北民间艺术团赴日本长野展出后被长野县永久收藏。

1984年5月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员会评为“河北省五大能手”之一;

1987年9月,作品《黄鹤楼》被中国对外展览中心选入“中国造型艺术展,送往加拿大多伦多展出,后被加拿大收藏;

1989年12月作品《故宫角楼》在河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举办的河北民间美术展览中获优秀奖;

1990年4月在上海参加由解放日报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90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获“90上海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创作奖”;并同时被河北省评为“河北省对外宣传优秀奖”。

1992年1月随中国文化部之邀参加“庆祝中日友好20周年”活动赴日本文化交流;

1992年10月,作品《故宫角楼》在北京参加由文化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获特别奖;

1995年9月,作品《故宫角楼》在北戴河参加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举办的“95万博被全国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展示大赛“获“一等奖”;

1996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1996年4月至10月,携带作品随文化部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赴西班牙巡回展出;

1997年6月被聘为美国泽维尔大学孔子学院“民俗文化国际交流项目”特聘专家;

2001年8月作品《黄鹤楼》在北京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山花奖、民间工艺金奖》

2004年10月,作品《庆州白塔》在杭州参加由中国哦女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中国民间绝艺大赛“中获金奖;

2005年9月,作品《故宫角楼》在杭州参加中国器官移植受者才艺表演并获“最具魅力奖”;

2006年6月,扎刻作品《应县木塔》参加河北省旅游局组织的《第二届河北省旅游商品大赛》获银奖;

2007年4月随河北省文化厅组织到澳门去交流;

2007年5月,作品《飞云楼》在深圳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中国国际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2007年10月,作品《飞云楼》赴浙江东阳参加由中国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中国木雕创作大赛”获金奖。

2008年7月作品《飞云楼》在北京参加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北京市文物局举办的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中获精品奖”;

2009年1月作品《飞云楼》赴香港展出

2009年2月作品参加《庆州白塔》中国文化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2009年作品《故宫角楼》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2009年6月作品《飞云楼》参加河北省文化厅组织的第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

2010年7月作品《故宫角楼》参加河北省文化厅组织的第三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暨第七届南戴河荷花艺术节

2010年8月携作品《故宫角楼》参加河北省政府组织的“河北文化宝岛行“活动赴台湾展出进行文化交流

2009年6月,徐艳丰正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秸秆扎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携作品《飞云楼》、《故宫角楼》参加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主办“浓墨艳彩展风华河北春节习俗节”。

2011年11月,徐艳丰被聘为北京艺汇家生活艺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2年6月作品《上帝阁》被廊坊博物馆收藏。

2012年9月携作品《飞云楼》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节荣获最佳作品奖。

2011年,参加华西村建村50周年,作品《华西金塔》被华西村永久收藏。

2011年,作品《万春亭》参加黄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荣获金奖。

2012年作品《阁楼》被华西村博物馆收藏。

2013年作品《台儿庄城楼》入选“河北省廉政文化传统艺术作品展”。

2013年5月徐艳丰携作品参加中国湿地博物馆“田野飘香禾影生辉”秸秆文化艺术展。

2013年徐艳丰徐晶晶徐健三人被聘为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秸秆扎刻进校园”导师。

2014年1月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活动。

2014年9月<<飞云楼>>获第二届中国北方旅游文化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5年10月被评为“燕赵文化之星”

2016年6月应邀参加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2017年以徐艳丰真实经历为原型的九场话剧剧本《铁杆高粱》入选河北省青年优秀原创舞台剧重点扶持项目。

2018年6月参加京津冀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巡展。

各新闻媒体先后也争相报道。1983年中央电视台一台新闻联播报道了他的事迹。2002年中央三台“走进幕后栏目组为他录制了节目。2004年,中央10台科教栏目介绍了他的扎刻艺术。2001年,中央四台录制了专题片。2006年,被中央三台“春节大联欢”邀请参加春晚并表演了他的才艺。另外,北京台、河北台、香港台、澳门台、天津台、台湾台等多次播出有关他的节目。

除此之外,《人民日报》海外版分别在1996年4月26日,1993年11月6号,2005年11月12号,2007年12月4号,2008年7月18号,2008年6月6号的美术版面上向海外读者详细介绍了徐艳丰和他的扎刻艺术。《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燕赵都市报》以及《澳门日报》、《深圳日报》、《西华日报》等报纸也纷纷给予报道。

徐艳丰的扎刻作品《天安门》1982年被日本长野县收藏。1983年,《佛香阁》《故宫角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故宫角楼》被宋城民间工艺馆收藏。2005年8月,作品《黄鹤楼》《故宫角楼》和《天坛祈年殿》被北京民俗收藏馆收藏。收藏徐艳丰作品的还有来自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英国、香港、台湾等国际在人与海外侨胞

近年来,秸秆扎刻项目先后受邀到河北科技大学、北华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人大附中、北师大附中、一零一中学、中关村一小、二小、三小、四小等几十所学校开展讲学讲座等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普及永清秸秆扎刻艺术,促使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换发新的光彩。

                                                                

                                                                          (编辑 王俪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相关文章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