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 梦 据悉,继广受争议的《宫锁心玉》之后,又一清朝古装穿越剧《步步惊心》即将在9月初与观众见面,这部由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自去年5月开拍以来,借桐华原著、同名网络小说的广泛读者基础,以发布演员定妆照、拍摄花絮、主题歌视频等形式持续吊起观众胃口,以致产生了“未播先热”的效应。在多部穿越剧倍受追捧的今天,我们基本可以断言,有关写手、制作方已步入完全失却文学影视创作的逻辑底线和审美操守的境地,大众传媒与网络传媒合谋把读者、观众逼上了被迫认同其历史悖谬与现实虚妄的绝路。 穿越小说是网络时代的怪胎,它貌似披着穿越时空的外衣,但并非想象力丰富的科幻作品;貌似拥有古今互看的视角,但并非寓言性的先锋作品。甚至它也并非新生事物,不过是历史戏说、言情小说、青春偶像叙事的集大成者。这三类文学影视作品——稍有审美判断力的读者、观众一看便知——莫不深深打着原创力匮乏、千篇一律、机械复制的后工业时代烙印,何以三者合而为一的产物竟成“文化英雄”,竟能力挽创作力、收视率一路下跌的狂澜? 甚至,穿越小说本身也早已纳入无限自我复制的工业化生产链条,比如,“清穿”是这样作为一种套路鲜明的网络文学样式存在的:一个现代都市女性因“出车祸”、“被雷劈”、“跌下楼”等“突变”穿越至康熙年间,成为“福晋”、“格格”、“丫鬟”的替身,在“九子夺嫡”的历史背景下与多个皇子演绎欲罢不能的爱恨纠葛。小说主人公沉浸于花钿步摇、衣香鬓影的迷醉,又命定地持有现代人熟谙历史人物命运,超脱当时固有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的优越感;往往以“爱而不得”、“得而不爱”等言情小说惯用桥段引诱读者、观众毫无自觉地认同泯灭常识、抽离现实、架空历史的生硬拼接,这样“满纸荒唐言”的“审美”旅程,真可谓“步步惊心”。 穿越小说及其改编影视剧的制胜法宝无非“置换”与“致幻”。传统言情小说、古装小说的主角身处自在自为的封闭系统,其思想言行均无法超脱特定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存在,对作品的读解与接受是经由文本内外的“看与被看”实现的。由于“被看”与“看者”分处不同时空,读者、观众经比对后,尚有获得认识与思考的可能。而穿越小说的“置换”特征撕裂了这种封闭性。其幼稚简单、缺乏想象力与技术含量的“穿越”轻而易举变“现实的不可能”为“虚构的可能”。从一个绝对现实的逻辑起点出发,以完全不合逻辑的方式走向虚无彼方。文本外的读者经由与自身同时空的主人公介入文本中的时空,因之与那一时空产生了互动,又貌似置身于另一种“现实”中。这种“虚构的可能”契合了当下年轻人浪漫的时代自负与空幻的历史想象,导致其甘愿被俘,而对于“穿越”所产生的哲学困境、物理悖谬,如“穿越者能否改变历史”、“彼时空是此时空的线性延伸还是平行并置”等疑惑,却从不追问。正所谓当局者迷,失却了审美距离,对文本的接受已不是审美,而是一种无谓的矫情与盲目的自我陶醉。 早就有学者指出,大众文化迎合、俯就甚至培养大众惰性与平庸的审美趣味,其文化产物如精心调配的罐头食品,令人忘却食物本来的味道。更可怕的是,调配罐头的人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对于网络写手,一味蹈袭穿越的窠臼、俗套,丝毫没有展现网络文学特立独行、求新求异的品格,我们表示失望;对于有关制作方,我们但愿《步步惊心》是最后一部穿越剧;同时也呼吁读者、观众对穿越小说及其改编影视剧保持一定警惕,在阅读、观看的同时保有直面现实、正视历史的理性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免于坠入“步步致幻”的陷阱。 (编辑: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