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杜闻 【事件】 鲁迅、梁实秋等文学名家作品被冠上“鸡汤体”书名 【观 点】 强行替换名家名作的书名,令其和内容产生断裂 《林语堂:所有的幸福,均与尘世须臾不离》《鲁迅:冷眼看世界,热心过生活》,梁...
杜闻
【事件】 鲁迅、梁实秋等文学名家作品被冠上“鸡汤体”书名
【观 点】 强行替换名家名作的书名,令其和内容产生断裂《林语堂:所有的幸福,均与尘世须臾不离》《鲁迅:冷眼看世界,热心过生活》,梁实秋的《人生不过如此而已》、周作人的《不忘此生优雅》、沈从文的《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看到这些编辑和出版机构包装出来的“文艺腔”书名,几位文学名家若尚在,不知会作何感想;《一个人的繁华,两个人的寂寞:张爱玲时光地图》《张幼仪:爱到绝境,灵魂才会逆袭》《我贪恋这泥沼里的温暖:萧红传》……民国女性作家传记,其书名竟然是“小清新”;外国名家名作的书名则沦为“鸡汤体”,屠格涅夫的散文随笔集名叫《在最美的风光里,与灵魂相伴》,收录雨果游记见闻、《克伦威尔序》及作家在各种重大场合讲话的文集,被命名为《脚步不能达到的远方》……
有微信公众号对这类书名给公众留下的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6000多名参与者中有70%的人选择了“讨厌”“特别没道理”。这类强行给文学名著、文化类书籍扣上“文艺腔”“小清新”“鸡汤体”书名的现象,与当下图书市场中“心灵鸡汤”类图书的泛滥有很大关系。
人们在社会上生存,经受着来自职场、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寻求心灵抚慰成为必需,图书市场中的“心灵鸡汤”书籍和网络上的“鸡汤文”也应运而生。很多“鸡汤”文字苍白、廉价、浅薄、矫情、浮夸、庸俗,思想阙如,模仿跟风严重,书名高度雷同。它们占据书店的畅销书架,流行于微信朋友圏,满足人们的减压需要和情感诉求。出版机构倾向于把各种书籍都扣上这样的书名,是为了吸引“鸡汤”读物基数庞大的需求者,“新瓶装旧酒”,以重新命名的方式把那些平时少有人问津的名家名作兜售出去。读者被书名吸引,看似是走近了名家名作,却带着品尝“鸡汤”的眼光去阅读,其实是与名家名作离得更远。
作为出版机构,不是经过遴选,把有价值的内容提供给读者,而是追逐时髦,迎合庸俗趣味,这正是目前图书市场上一种不健康的文化生态。一些出版机构只要找到了一种有利于文化产品营销的包装,同一个类型、同一种模式就被死守不放,同一种风格被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接受者的口味由此变得单一,形成了长时间不加选择也没有选择余地的惰性消费,这给生产者带来了利润,为了这样的目的,一些生产者往往不去考虑提升受众品位、提供多元文化消费这一应尽的职责。
其实,像鲁迅、梁实秋、屠格涅夫、雨果等中外文学名家,其作品原来的名字都拥有着时代的印记和作家个人赋予的深刻寓意,经受过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品读,已经深植于人们心中。把名家名作的书名强行替换成文字繁缛、意味不明的“文艺腔”“小清新”“鸡汤体”,不仅令书名和内容产生断裂,也会使读者与成书的那个时代产生断裂,无法通过书名与内容的对照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这一代读者和上一代读者之间难以产生共鸣,文学经典传承的纽带也可能因此而断裂,为广大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的文化出版机构,诚应思之慎之。
(编辑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