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委员论艺·冯远:以册页之小濡化心灵之美

  核心提示: 冯 远 册页,是中华传统绘画艺术渊源有自的审美样式和藏玩形制,通常置图或书或画于上下或左右侧。图绘格式或方或圆,或团扇形或折扇形;题材或专类或杂兼,风格或工致或写意;常常追求书画相映、笔精墨妙,故...
冯 远


    册页,是中华传统绘画艺术渊源有自的审美样式和藏玩形制,通常置图或书或画于上下或左右侧。图绘格式或方或圆,或团扇形或折扇形;题材或专类或杂兼,风格或工致或写意;常常追求书画相映、笔精墨妙,故辑纂盈册、掇编为集,供爱好者赏玩品读其中的雅韵意趣,久之遂成颇具特色的书画形式之一,流播海内外,深得同行藏家青睐。历代丹青名家好手均曾留下过精彩的册页作品,盖因其既可探微用宏,以小见大;又尺幅天地,气韵全出,方寸之间,烟云供养;近便于交流画艺,切磋文华,适成中华绘事之独有创造,渐成传统,流传至今。

    方今画艺,自美术馆、博物馆繁兴,因各类展览的需求,作品竞相争奇斗妍、博人眼目,故而画作尺幅日见其大其巨。绘画以吸引观众视觉感官之新奇刺激而优胜,构图以取满密繁实为新颖而富张力,笔法技艺求精描细绘以显技术语言功力……进而书画作品的装裱形式也日趋西式,与古时绘画、昔日形制日渐其远矣。而就书画功用论,今日之绘画丧却了古训“依仁游艺”之本意,聊写作者性情之快意和高山流水识琴音式的读者会意。除为数不多、癖好精研传统艺术的书画家、收藏家还保持着不减的热情之外,时下新人画家少有以为然者,即便有意采纳之,亦多出于求新求变的目的,为求个性语言独辟蹊径,颜面已非同日而语。以余之管见,艺文之事当随时代,中国绘画岂能置身潮流之外乎?然则尝言继承乃谓创新之基础,而创新又需革故鼎新,如若事物皆有一限量,任何新因素之添加必以旧元素之剔除为前提。旧有的形式、形制未得完善而继续充实完善,是为进步;未有的形式、格式通过创造发明无中生有更是进步。而以中国画学如此深厚之文化积淀,在世界艺林中如此风格特异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吾辈手中能否得以有效地持守与弘扬、创新与发展,适是对当代中国画家智慧、才华的考验。
    浙江的同行在数十年的教学、创作、研究方面保持着较为纯正的中国画学理念和创作实践的价值取向,他们推崇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绘画基本功的修炼。于今在大力繁荣发展当代中国绘画之时,自觉承担起继承坚守优秀传统艺术精粹、努力创新中国画艺术之使命,连续组织了多届中国画双年展,分别以不同主题和不同形制为创意,策划运作展览,取得了有口皆碑的丰硕成果。掐指算来,余从事中国画创作、研习三十余载,大多创作的是独幅主题性人物画,除少有应嘱创作的一两套人物画单片,竟从未有主动构思创作册页的意愿。因而借着此次受邀参加双年展活动的机缘,精心创作专题册页,再次体会感受融诗、书、画、印一体的中国画特有形式及其所能承载的文化内蕴,正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绝好机会。
    经过再三酝酿,余之册页主题择《古贤胜迹图册》《乐府画意》《诗经画意》和《楚辞画意》四组为内容。中国历史经典的辞赋诗词是余十分喜爱且久有意愿将之创作成系列组画的题材。构思中的画面是诗、书、画、印和谐一体的小尺幅作品,力求形式取巧、笔墨精致、意蕴抒情。其中《乐府画意》的《大风歌》《观沧海》《陌上桑》《归田园居》《舟中望月》等,既有画面又有细节可以展开,且富有表现性;既有豪放超逸之情,又有婉约清丽之意;既有辽远空阔的景色,又有质朴温馨的人间生活。余取舒展之线条用笔,辅之以整片的墨色团块,布色略加浓重,以体现乐府画意诸画面的多彩丰富。余又选脍炙人口的《诗经》十二首作题,其中多是余多年想画又轻易不敢画,唯恐亵渎轻慢了诗歌的绝美意境,或画不达意折损了诗中意味无穷的唯美之意。此番余不揣鄙陋,还是以余之理解和想象,用团扇形式,以简约的方式图写之,然耶否耶,自有读者品评之。在余,则是反复盘桓,蕴积在心许久,尤是其中的《兼葭》《关雎》《伐檀》《采薇》等,既不可图解,又不可写实,还不可繁复。得失在兹,姑且算是余第一次尝试的半熟之作,容待日后继续体验再而为之。余再取《楚辞》之《离骚》四段落,以扇面形式表达屈子一生情感丰富、遭遇跌宕的心路历程。与图画比较,文字具有时间、空间自由流程和想象舒放之悠长;而与文字比较,图形有着诉诸视觉形象、自由臆造细节之特点;两者合之图文并茂、相映成趣为最佳,然而“文”与“图”真到用时方恨难符心象,余借行楷之书法形式节选屈原瑰奇优美的文思、文采、文字抄录于兹,以补图画形象、意蕴之不足。至于《古贤胜迹图册》则表现的是余仰之弥高的一批古代圣贤之士,也是从无数传统典故题材中精心挑选的内容,且吸收适宜于表现的文人画水墨技法,以单纯墨色为主,唯在人物脸部略施淡赭,为求古朴。其中的《孔子课徒》《老子问道》《孟子释仁》《荀子劝学》为众人皆知,古代画家反复演绎的题材,难以独出新意于情理之外。而《伯乐相马》《愚公移山》《姜尚求鱼》《孙武演兵》则是旧题新解新作。这四组册页每一组选了几幅参展,为了体现对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经典形式的遵从与敬意,余亦以书法书写形式,分别为每帧画面抄录诗词内容和标题,同时较多地用印,以求达到余以为的理想效果。
    创作这批册页,于吾既为乐事,又常令吾郁闷,主要原因是眼高手低,心象易得而好画难成。匆匆人生一甲子过往,习艺事艺数十年,夫唯图画写天地万物人事凭靠技艺,但自忖画家不仅为手艺人,不能仅是手艺人施以熟技为能事。那些优秀杰出的书画家都是有着深度思想和独立精神、崇尚圣贤、追求理想之士,因此,文人画艺术将思想、学问、才情列为第一要义,乃为后世不移之品评标准,于吾则是心向往之,心仪神追。而高深的思想学问必将以相应的形式(包括精美的样式、形制)传导开去,艺术何尝不是如此。于今,余亦自觉当追随高迈的理想和道德精神,步圣贤之迹,将心中理想之美借由艺术形式之美,诉诸绢素,徐徐写出。设若能以此番册页创作之用心用情,自我洗心娱情,又能濡化读者心灵,则不失图画造化审美的同时,更兼以“成教化”“助人伦”之效用,果如此,以册页之小,真正能见其大耳。



                                                                    (编辑 初凌宇)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5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