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民论坛:“楚才”如何才能“楚用”...
“惟楚有才”、“楚才晋用”,是与楚国有“地缘”关系的两个典故。一褒一贬,既道出了楚地藏龙卧虎的繁荣景象,又折射出楚国人才流失的深刻教训。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孙归生向令尹子木提到了“楚才晋用”的四个典型例子:在“绕角战役”中大败楚军的析公;在“彭城战役”中助晋胜楚的雍子;为晋国抵御北狄进攻,并且使吴叛楚的子灵;“鄢陵之战”中积极献计献策、大破楚军的贲皇。这些在楚国籍籍无名的能人,到了晋国却大展身手、光彩照人,令楚国的为政者扼腕长叹,也给后世的用人者留下探寻得失的镜鉴。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人才兴”,才能“事业兴”。当下,从中央到地方,人才日益受重视,人才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然而,仍然有个别地方摆不正人才的位置,做不到人尽其才,最终导致“楚才”流失,发展受阻。
识才爱才和选人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也是体现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标尺。那么,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向晋国学习什么,从而避免人才流失,实现“楚才楚用”?
当有“周公吐哺”的重才之情。“萧何月下追韩信”,得以成就汉室大业;“周公吐哺”,得以“天下归心”。历史反复证明:谁重视人才,发展就会“青睐”谁。晋国伟业所以能够绵延百余年,与晋国国君重才之情是密不可分的。唯有从思想上重视人才,求贤若渴,握发吐哺,才能够引来“凤凰”,营造百舸争流的可喜景象,我们的事业才会充满希望,孕育不竭动力。为此,领导者应当树立“轻视人才就是失职”的观念,不断增强识才、选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有“海纳百川”的聚才之度。有些领导干部在人才使用上“嫉贤妒能”、“求全责备”,大搞“近亲繁殖”,从而导致一些“千里马”被拒之门外。要想杜绝这种现象,不妨学学晋国,晋悼公不仅大胆任用能臣魏绛,而且还虚心接受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和戎”国策,对曾居楚十年的智罃同样信而任之,支持其改革,并最终获得成功。“英雄不问出处”,使用人才就应当打造宽松的环境,建立开明的机制。作为领导者,就应该不断培养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敢于任用“诤言善谏”之士。同时,在人才使用上要多些任人唯贤,少些任人唯亲,对于才华出众的“千里马”,只要没有原则性的毛病,就应当大胆起用。
当有“人尽其才”的驭才之智。“任人之道,因才而授职,譬如良工之于木,大小曲直各当其用,则无弃材”。“强兵如云”固是好事,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驭才有术”,如何“量才录用、适才适用”。晋文公举善授能,“父事狐偃,师事赵衰,长事贾陀”,从而确保了“人尽其才”。有些地方并不缺乏优秀人才,缺的是人才引进之后的科学任用。人皆有长,亦有短,用才就要“用其长,避其短”,千万不能“乱点鸳鸯谱”,以致出现“挥泪斩马谡”式的悲剧。在人才使用过程中,领导者还需做到“赏罚严明”,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从而确保“用好人才、用活人才”。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孙归生向令尹子木提到了“楚才晋用”的四个典型例子:在“绕角战役”中大败楚军的析公;在“彭城战役”中助晋胜楚的雍子;为晋国抵御北狄进攻,并且使吴叛楚的子灵;“鄢陵之战”中积极献计献策、大破楚军的贲皇。这些在楚国籍籍无名的能人,到了晋国却大展身手、光彩照人,令楚国的为政者扼腕长叹,也给后世的用人者留下探寻得失的镜鉴。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人才兴”,才能“事业兴”。当下,从中央到地方,人才日益受重视,人才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然而,仍然有个别地方摆不正人才的位置,做不到人尽其才,最终导致“楚才”流失,发展受阻。
识才爱才和选人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也是体现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标尺。那么,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向晋国学习什么,从而避免人才流失,实现“楚才楚用”?
当有“周公吐哺”的重才之情。“萧何月下追韩信”,得以成就汉室大业;“周公吐哺”,得以“天下归心”。历史反复证明:谁重视人才,发展就会“青睐”谁。晋国伟业所以能够绵延百余年,与晋国国君重才之情是密不可分的。唯有从思想上重视人才,求贤若渴,握发吐哺,才能够引来“凤凰”,营造百舸争流的可喜景象,我们的事业才会充满希望,孕育不竭动力。为此,领导者应当树立“轻视人才就是失职”的观念,不断增强识才、选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有“海纳百川”的聚才之度。有些领导干部在人才使用上“嫉贤妒能”、“求全责备”,大搞“近亲繁殖”,从而导致一些“千里马”被拒之门外。要想杜绝这种现象,不妨学学晋国,晋悼公不仅大胆任用能臣魏绛,而且还虚心接受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和戎”国策,对曾居楚十年的智罃同样信而任之,支持其改革,并最终获得成功。“英雄不问出处”,使用人才就应当打造宽松的环境,建立开明的机制。作为领导者,就应该不断培养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敢于任用“诤言善谏”之士。同时,在人才使用上要多些任人唯贤,少些任人唯亲,对于才华出众的“千里马”,只要没有原则性的毛病,就应当大胆起用。
当有“人尽其才”的驭才之智。“任人之道,因才而授职,譬如良工之于木,大小曲直各当其用,则无弃材”。“强兵如云”固是好事,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驭才有术”,如何“量才录用、适才适用”。晋文公举善授能,“父事狐偃,师事赵衰,长事贾陀”,从而确保了“人尽其才”。有些地方并不缺乏优秀人才,缺的是人才引进之后的科学任用。人皆有长,亦有短,用才就要“用其长,避其短”,千万不能“乱点鸳鸯谱”,以致出现“挥泪斩马谡”式的悲剧。在人才使用过程中,领导者还需做到“赏罚严明”,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从而确保“用好人才、用活人才”。
(责任编辑:刘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