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守德
春晚伴随大众走过了30个年头,30台质量较高、精彩纷呈、热热闹闹的晚会,可谓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诞生的一种文化奇迹。多少个温馨祥和的除夕之夜,千千万万人守候在荧屏前,将春晚视为一道一年一度的阖家团聚、辞旧迎新、不容错过的盛宴。在这样一个时刻,荧屏内外的人们,共同编织和感受着节日的欢乐、喜庆与感动,因此春晚也成了全民岁岁年年的一个殷切期待,一道迷人风景,成了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响亮文化品牌。
然而,尽管春晚这个众所瞩目的文艺舞台推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造就了众多为人们所熟知的明星,尽管一批优秀的舞台艺术家为此倾尽了心血,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由于年复一年的不断重复,无可避免地使这一最受大众关注的娱乐形式遭遇了困境。观众的期望指数似乎在不断下降,表达不满的诟病之声也随之而起。或许正因为人们对春晚爱之深,才会言之切,因此所听闻的种种负面评价和非议,都是人们以当下升高了的思想艺术观赏标准,来衡量和判断一种延续了30年的艺术模式,体现出的是对春晚这个中国最知名的文化品牌,在精神品格和艺术质量上的更高要求。对春晚的议论虽然不乏苛刻之语,但实在是反映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意味着面对今非昔比、早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大众,催促春晚这个大舞台要有革故鼎新的大举动,才能真正适应和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观赏需求。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办春晚,探索新思路、开门办春晚。”这是基于对形势进行的清醒而冷静的分析与判断,所提出的一种带有鲜明方向性、指导性和战略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作思路。春晚的兴与衰、存与废,其实正在于是否坚持创新,或创新是否真正取得实效的无情检验之中,创新才是其唯一的出路。作为春晚这一为全民情所牵、心所系的大舞台的承办者们,显然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胆魄、才智和信心,要有甩掉包袱从零开始的战斗精神,通过富于改革创新的姿态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使春晚成为我国文艺领域最具创新精神,最能体现创新自觉,最能反映创新才能的一个直观而亮丽的平台。
艺术总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生命力的,墨守成规只能使自身因日益萎缩而被淘汰。对于春晚这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样式,创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重要的是观念与意识层面的;也不仅仅是风格样式上的,更要有真正从心灵深处打动人的内容。一台春晚并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反映了对于社会生活与思想主题的不断深化与拓进,反映了对于崭新形式的发现与独创,绝不只意味着在形式与内容上,满足和停留于对他人的照搬与模仿。我们今天事实上已具备足够的实力与眼界支持这种创新,一旦打开局限创新的瓶颈,让创新的激情充分涌流,接踵而至的必将是奔腾的才思和不懈的努力,春晚舞台呈现更为花团锦簇、新奇迭出的无限艺术风景,是足以令人期待的。
开门办春晚同样体现为一种创新的思维,视野与胸襟的开阔将使春晚的举办收到海纳百川之效。这既可以使这一形式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爱,凝聚和集合起全社会的才华和智慧,从而拓宽更广的文化渠道,调动更多的文化资源,让更丰富的形式和更缤纷的色彩在春晚得到展示。而且也能倾听到来自观众心灵的真切呼唤,通过这个万众瞩目的大舞台和精心创作的晚会作品,反映人民的内心愿望和精神需求,使春晚与更多人的喜好实现最亲密无间的对接与呼应,也使这种早已具有经典意味的文化形式,不断让人获得新的惊喜,被全民永远视为喜闻乐见的保留形式,而倍加珍惜和悉心呵护。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