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生
近日,一名艺术家在微博中称,汶川地震后,数百名艺术家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定向捐给青城山的8472万元善款当地至今没收到,“善款不知所终”。此事将早已陷入是非漩涡中的红会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对此,红会回应表示,这些善款用于“博爱家园”项目,虽未按指定项目使用,但与捐赠人意愿总体一致,并公布了捐款建设博爱家园项目分布表。不过,红会的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网友的理解和支持,反而惹起了更大的质疑之声。
对此事件,笔者这里暂不讨论红会的是非对错,倒真心要对艺术家们追问善款去向的表现叫一声好。近年来,每逢大灾,艺术家们总是“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捐款捐物、义演义拍。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爱的奉献”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共为灾区募得15亿多元开始,到后来的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再到最近的芦山地震,无不如此。可以说,在大灾面前,艺术家们以自己的爱心和才华为抗灾救灾尽了一份力,也以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带动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关注灾区、支援灾区。但是,许多艺术家在捐赠之后,对善款的去向、效果等情况却的确少有问津,“爱心”付出便罢,是否“到位”则不去多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慈善事业越来越公开和透明,许多情况似乎并不如捐赠者所想的那么“无须多问”。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停留在把善款捐出去的层面,似乎已经不够了。艺术家这次的“爱心较真”,算是破天荒开了先例,这既是对自己爱心的负责到底,也是对爱心对象的负责到底。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艺术家们追问善款去向,显得颇具开创意义,既是对个人爱心行为的后续完善,更能以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带动更多人关注、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进步。实际上,作为一个艺术家,首先是一个社会的公民,不仅生产精神产品,也应参与社会事务。而且从本质上看,艺术家的艺术生产创作和参与社会事务性质是一致的,都落脚于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弘扬。因此,这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较真”,值得提倡。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