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艺境观象】2月5日上午11点半多,在山东美术馆的一层公共空间,“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参展作品《花彩艺术 神柱:绽放》四周已经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中午12点整,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这...
【艺境观象】
2月5日上午11点半多,在山东美术馆的一层公共空间,“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参展作品《花彩艺术 神柱:绽放》四周已经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中午12点整,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这件大型冷烟花装置作品迎来了开展以来的第三次爆破。瞬间,无数纷飞的玫瑰花瓣与蝴蝶在展厅中徐徐落下,又在现场观众的热情互动中不断被抛撒,如梦似幻,带给人无限想象与奇妙体验。
“《花彩艺术 神柱:绽放》的原始灵感来源于纳西神柱,作品中的基础形象元素来源于纳西文化中的图腾,以此表达一种与天对话的和谐理念。”生活在云南的创作者古原在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致力于将原始文化血脉融入到艺术的当代性表达之中。这件作品所体现的包容性与共生性正印证着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核心主题——共生世界。
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介绍道:“‘共生世界’的策展构想注重从齐鲁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中,继续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跨越民族、地域、文化的思想价值,通过多维艺术形态的再认识、再阐释,从而建构当代与传统、现实与虚拟、人与自然、地域与世界等多个维度,倡导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融通的共生性,以及尊同敬异、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包容性。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回应时代呼唤,彰显人类共同价值,谱写共生、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艺术交流合作新篇章。”
“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山东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及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展区同步展出。本届展览的策展团队由国内外众多知名策展人、专家、学者组成,展览汇聚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221名艺术家的272件精品创作,分为“当代与传统”“人与自然”“地域与世界”“现实与虚拟”“科技与艺术”“异彩与同源”六大板块。
在互动中沉浸式体验
在山东美术馆一层展厅的另一侧,是一面五彩斑斓的玩具墙。这件由徐国峰用大量回收的废弃儿童玩具创作的近30米长的装置艺术作品《景观墙》,色彩亮丽,视觉冲击力极强,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驻足参观。
“作品中的这些废弃儿童玩具,有的来自长江入海口环卫工人的收集,有的来自一些家庭的主动捐赠,还有我自己家中的一些废旧玩具。它们曾经承载着孩子们的快乐,同时很多玩具形象更象征着智慧勇敢、执着坚持,因此,通过这种形式把它们呈现出来很有意义。”徐国峰说。
《景观墙》是展览中最能引起亲子家庭深度对话的作品之一,不仅小朋友们热情很高,成年观众也纷纷在作品前寻找自己的童年记忆。然而,在当下的消费社会,孩子们的玩具类目越来越多,人们却很少关注和思考玩具被丢弃后的去向。这件作品除了能让孩子们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让大人们感受远去的童年,更多的还是希望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给孩子们带来超出娱乐之外的不同感受。
本届展览囊括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摄影、影像、装置、新媒体等十余个艺术门类,展品涵盖生态艺术、观念艺术、抽象艺术、新表现艺术等诸多艺术流派,形式当代、形态多样。其中互动性强、能吸引观众沉浸式体验的作品尤其受到追捧,成为展览中的焦点。
在美术馆二层,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在他参加2020年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火爆“出圈”的作品《超然楼》的原址之上,带来了新作《教室》。每一个走进“教室”的观众,就像在欣赏一场魔术幻灯秀,看见自己的影像被投射于教室之内,成为作品的参与者,感觉很是奇妙。
“《教室》通过高科技元素的运用,让我们能沉浸式体验特定的教学场景,这不仅是一幅带有历史记忆的画作,也能够让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济南市民周先生说。
艺术混搭科技范儿
与2020年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相比,本届的展览形式和展览作品都更加新颖,大幅增加了AR、VR、人机交互、3D打印、影像互动等科技应用作品的数量,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强调参与性,推动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
在位于济南市美术馆的“科技与艺术”板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名为《金声玉振》的作品,它是利用三维虚拟仿真CAVE显示平台的呈现,借助专属眼镜,将先进的科技和古老的文化结合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场景。观众戴上眼镜,便可以穿越时空回到春秋时期,听孔子在杏坛讲学,学习和感悟儒家文化。
由山东省青年艺术家团队创作的大型互动体验装置艺术作品《飞越黄河》同样“吸睛”。作品通过4米×10米的超大曲面屏1:1复刻了真机模拟驾驶舱,通过科技赋能艺术,拉近观者与黄河的距离。人们不仅能够沉浸式体验驾驶和操作模拟飞行器,还能通过卫星技术实时观看黄河流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机械臂的维纳斯在跳舞,宇航员秀着杂技,人与轮椅也能共舞……正在山东美术馆二层展出的作品《神话》可谓脑洞大开,这件通过十几个LED屏幕呈现的数字艺术作品展望了后人类时代,人类利用科技主动改造身体硬件和软件的场景,彰显出多元的样态与趋势,强烈的赛博朋克风格令人过目不忘。
“第二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中‘科技与艺术’和‘现实与虚拟’板块的作品真正体现了‘科技为艺术赋能’,这些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古典的、经典的、传统的,用科技的形式表现出来,给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让艺术作品与时代更契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张宜说。
展览赋能文化软实力
由于在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中,《超然楼》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呈现了济南大明湖畔的代表性建筑超然楼,引发了济南市民的观展热潮,因此,不少前来参观本届展览的市民都会试图在众多展览作品中寻觅见证城市发展的蛛丝马迹。
在柯佳敏的作品《谜·城》中,便出现了两座济南的地标性建筑——四门塔和济南绿地中心。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四门塔,整体造型简洁、浑厚大方,代表着济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济南绿地中心的设计创意源自济南泉水,顶部皇冠造型似趵突泉三股泉水喷涌而出,与散落的商业建筑群形成泉、石、水相映成趣的形态格局,代表着济南欣欣向荣的现代生活。一老一新,见证了济南这座千年古城的过往今生。
作品《鹊华十二时》则是将赵孟頫描绘济南秋日景色的《鹊华秋色图》,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成动态的“鹊华十二时”,让观众的视角从二维画作进入三维立体感官世界。随着夜半、鸡鸣、日出、日中等时间的推移,巨幅画面上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元素,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老济南的魅力。
作为山东首个由政府主办的美术类国际双年展品牌,济南国际双年展不仅成为文旅胜地,更是集当代性、国际性、专业性、学术性于一体的高层次艺术展示平台。“济南国际双年展不仅培养了市民游客的艺术审美,促进了观众的思考,引领了业界未来的创作方向,更提升了济南这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说。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认为,济南国际双年展以全球性和当代性的模式构筑重要平台,为济南文化、经济、科技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同时也为济南打造国际艺术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展览的举办对济南这座城市发展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和巨大的,城市的艺术创造力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 帆)
(编辑 王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