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天津印社社员篆刻作品及孙家潭古代官印藏品展于天津滨海新区隆重举行,同日也是天津印社乔迁大喜之日,天津印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开业。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天津印社社员的252方篆刻实物作品、50幅印屏作品和孙家谭社长珍藏的50方古代官印藏品。参展的篆刻作品风格、尺寸和材质各异,或气象雄浑,飘荡遒丽,简洁明快;或端庄平实,严谨温厚;或自出机杼,惊时动俗。真可谓在方寸之间“刀走凌云志,字形流云姿”,令众多参观者不由得啧啧称赞。而古代官印藏品的展品,或沉浑奇崛,方刚雄强;或浩然大气,盛大显贵。令众多篆刻爱好者留恋忘返,叹为观止。
在展览开幕式现场,内蒙古北疆印社社长王云山先生,代表西泠印社宣读了《贺信》,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先生、童晏方先生、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女士、中国书协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会先生、滨海新区文联党组书记李延春先生、天津诗词 学会副会长李军等纷纷为这次活动题写了贺词。
天津印社
中国篆刻源远流长,主要以特殊石材等为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由中国古代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之为甲骨文。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之为“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艺术也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体,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展览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作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篆刻,与字画有着等同齐观的地位。
社会各界表示祝贺
在展览会现场,天津印社社长孙家谭先生在致辞中饱含深情地介绍了天津印社的发展历程。天津印社成立于1996年,天津印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保存金石、弘扬印学、团结印人、继往开来”的办社宗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主办刊物、举办讲座、出版书籍、与国内诸多印学团体进行学术交流,对团结天津印人、传播和普及印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天津印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与时俱进,抢抓机遇,为进一步扩大天津印社的影响力和推进天津的文化艺术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观展览
本次天津印社社员篆刻作品及孙家谭先生的古代官印藏品展的成功举办,及天津印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开业、篆刻艺术的传统与创新研讨会的顺利举行,也是天津印社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一次大胆实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津印社一定能在新时代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编辑 吕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