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沪豫两地携手,“宅兹中国”展览吸引众多观众 本报记者 姜泓冰最近,上海博物馆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众。引发这份热闹的,是正在展出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有业内人士称之为今年值得观看的“...
沪豫两地携手,“宅兹中国”展览吸引众多观众
本报记者 姜泓冰
最近,上海博物馆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众。引发这份热闹的,是正在展出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有业内人士称之为今年值得观看的“现象级大展”,还有观众从外地专程来看展。
上海、河南两地携手,加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导,这次展览展出的314件文物,来自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示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就是到河南,可能也很难在一场展览中看全这么多文物精品!”市民郑女士感慨。
展览中,有分量、有趣味的文物很多。比如,只放了3只鼎的序厅里,有庄严大气的商代妇好鼎,有华丽精巧、错金银装饰的战国晚期鼎,还有一只呈深褐色、周身仅由几条直线构成网格纹的鼎——尽管看起来有些简单,但它却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遗址。
备受关注的,是一枚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它1984年出土于二里头墓葬遗址,由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工艺精巧、丝丝入扣,历经3000余年,绿松石无一松动脱落,在展厅柔和的光照下,泛着青绿光芒。
商代文物中,来自妇好墓的文物颇多,且件件精美别致。5.6厘米高的跽坐人形玉佩,青玉小人上身挺直,双手扶膝,臀部坐在脚跟上,庄重有趣;司母辛觥,前兽后鸟,造型雄奇,纹饰精致;司母辛大方鼎,高80厘米,很是威武庄严……
本次展览中规模最大、件数最多的一组文物,陈列在“封邦建国”展区,出土自春秋中期的郑国祭祀遗址。
展厅中,这组文物按照祭祀礼仪排列:一排九鬲,二排八簋,最高那排便是九只大铜鼎。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可在祭祀大典享用“九鼎八簋”最高礼仪。上海博物馆特意放置了一张示意图,帮助观众更好了解周代的礼乐制度。
“我们的展览,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回应。”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展览聚焦夏商周三代的河南考古发展,《史记》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记载,这里是最早被称为“中国”地域之所。展览名“宅兹中国”, 意即“这里就是中国”,见于西周青铜礼器何尊的铭文,是“中国”二字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
杨志刚透露,上海博物馆制订了“大博物馆计划”,计划用5到10年打造“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让文物活起来”,传播展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人文底蕴和时代风采,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中国故事。而“宅兹中国”正是“何以中国”系列的首展。
“在上海这一国际窗口办展,将使中外参观者领略夏商周文物魅力,体味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文化情感,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合共生的特质,有助于借助展览读懂河南、读懂中国。”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
“上海博物馆是面向世界的一扇文化窗口。我们有责任帮助大众、帮助世界感受和理解中国历史。”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4日 10 版)
(编辑 王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