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分隔了300多年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重逢。这个消息在新闻里一报道,我就产生了临摹它的想法。”6月21日,记者走进庵泉工作画室,近百平方米的屋子里,满眼是画作。湖北鄂州画家邓安全从一堆作品中,托出一长卷(见左图),长12余米、宽70厘米的画卷便展现在眼前———画中共有7个人,首先出场的是渔夫和樵夫,渔夫在钓鱼,樵夫在砍柴……
据了解,《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2段。《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邓安全系中国书画研究会湖北省分会会员、中国老年书协会员、市美协理事,擅长仿古焦墨山水画创作,作品在全国、全省多次获奖。20年前,曾临摹《清明上河图》被各媒体报道。
“当年黄公望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7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黄公望过着凄风冷雨的日子,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的变幻,并随身携带纸和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自如,6大部分,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和近看。”邓安全细研画作过程中,心中升腾起对黄公望的敬仰之情。
前后花了几年时间看画和了解当年黄公望的创作背景,邓安全才慎重提笔临画。“虽然一口气临摹下来,只用了近1个月时间,但踏着古人的足迹‘走’一遍,令我震撼,既继承了古人的润笔技巧,也寄情于山水间。”邓安全读画如读心,他说:“《富春山居图》不只是一幅画,它透露了作者处在当时的人生态度,使黄公望能够把积压多年的亡国痛转化成另外一个东西,还原到山水里,做一个简单的自己。”( 鄂州日报记者夏阳)
(编辑 吕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