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涓
蝉声与禅声
鸟语与诵音
混凝成野百合清香的午后
寺院飞檐掩映天际的湛蓝
……
暮鼓的节奏
擂动追梦的心思
晚钟的回荡
唤醒孤寂的无常
山风簌簌垂落的
是远方乡愁的声音
——《和南寺钟声》
这是台湾诗人绿蒂的诗。已年逾古稀的绿蒂如同他的名字一样依旧保持着青春的热情,诗评家谢冕说:他总是一派春天气象,在这个雾霾的寒冬里给我们送来春温。1月15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绿蒂诗集《四季风华》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廖奔、谢冕、张同吾、吴思敬、周明、匡满、梁鸿鹰、李小雨、朱先树、查干、古远清、吴开晋、黄亚洲、森·哈达(蒙古)、霍俊明等数十位诗人、学者与会,他们大多数与绿蒂有着几十年的友谊,对绿蒂诗歌及其为两岸诗歌交流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
张同吾用“静雅”来描述绿蒂诗歌,谢冕称绿蒂诗歌审美风格为“雅艳”,“唯美”也是众人对其诗歌的一致看法。自1957年登上文坛以来,绿蒂诗歌创作持续五十多年,风格独树一帜,表现出传统与现代、刚健与细腻交融的思想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其诗多写景之作,浓郁的色彩感中含蕴着宁静的禅味,感物吟志,有着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因长期奔走于两岸广袤大地,诗中也多讴歌祖国大好河山,反映大陆辉煌成就。吴思敬认为,读绿蒂诗想起庾信,“清新庾开府”,绿蒂诗有着与庾信诗相似的清新,“庾信文章老更成”,绿蒂同样也是年纪越老诗作越成熟的诗人,并指出这种转变跟他与大陆紧密接触有关。
“乡愁”是绿蒂诗歌的另一个特色,诗中饱含对乡土的热爱。不过,正如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线装书局总编辑曾凡华所指出的,绿蒂是台湾土生土长的作家,不像余光中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他的乡愁从何而来?对此,绿蒂说,乡愁有大有小,台湾没有真正的台湾诗人,台湾少数民族只有一二十万,台湾人早四代大多也都是从福建等地移民到台湾的,而新中国成立时蒋介石撤退到台湾带去的兵更是哪里人都有,因而即便是土生土长的作家,也依旧有着乡愁。如今他与大陆交流二三十年,几乎走遍了每一个省份。“绿蒂左手是诗歌,右手是乡愁。”浙江省作协党组副书记、评论家曹启文强调,绿蒂诗中始终弥漫的乡愁,是对文化真实处境的乡愁,把握得细腻而到位。
在台湾文坛上,绿蒂的意义也举足轻重。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古远清介绍了绿蒂的贡献,指出绿蒂在台湾坚持做中国作家,将“中国文艺协会”改为“台湾文艺协会”,并将其从有浓郁官方色彩的团体转型为为作家服务的民间团体。该协会成员普遍认为自己是在台湾的中国作家。在不少台湾作家都不敢公开承认自己是中国作家的情况下,土生土长的绿蒂的国族认同精神难能可贵。同时,他多次组团到祖国大陆访问,在台北也为化解两岸诗人的误会做了不少工作。
绿蒂简介
原名王吉隆,1942年生,台湾云林人。现任台湾《秋水》诗刊发行人、《文学人》季刊发行人等。著有诗集《蓝星》《绿色的塑像》《风与城》《云上之梯》《泊岸》《坐看风起时》《沉淀的潮声》《风的捕手》《孤寂的星空》《春天纪事》《夏日山城》《存在美丽的瞬间》《秋光云影》《四季风华》等,其中《沉淀的潮声》《存在美丽的瞬间》先后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编辑 周学强)